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誤區(qū)及對策分析

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誤區(qū)及對策分析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8-28 15:51:35

  在《語文課程標準》里“綜合性學習”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共同組成語文學習的五大板塊。綜合性學習作為一個獨具特色的教學領域,首次成為我國語文課程體系的有機構成,成為我國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它對語文老師來說是個新鮮事物,如何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呢?課程改革在我校的實施是與“語文交際場教學實驗”課題開展同步進行的,下面,我運用“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對當前綜合性學習存在的誤區(qū)加以分析并依據(jù)《語文新課標》的要求與“語文交際場教學實驗”的某些做法提出相應對策,為廣大教師從事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認為,語文教學是基于話題的聚會,聚會因其話題中心的不同而分為以文本為話題的聚會和以項目為話題的聚會兩大類,綜合性學習即為以項目為話題的聚會。這種聚會包括“項目設計”、“過程實施”、“成果展示”三個階段,它與以往的語文實踐活動相比在教育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但從綜合性學習的實施來看,許多老師并沒有把它當作一門課程來加以重視,并沒有將其與語文活動區(qū)分開來,使得綜合性學習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效用。

  綜合性學習是從過去的語文活動發(fā)展而來的,但其活動內容的“綜合性”要求和“探究性”特征使得綜合性學習表現(xiàn)出的能力層面遠遠高于過去的語文活動,其活動過程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其活動總量及學生參與面是語文活動無可比的。綜合性學習應成為語文教學的常規(guī)內容,而不應是“添頭”或“裝飾”。但事實又如何呢?筆者在觀摩課改實驗區(qū)教師展示的綜合性學習課時產(chǎn)生不少疑問,也曾為自已在執(zhí)教綜合性學習時表現(xiàn)出來的匱乏而困惑,于是就此問題做了調研,調研的結果是令人憂慮的?偨Y起來,我認為當前綜合性學習教學中存在以下八大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部分教師認為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的“附屬”、“添頭”和“裝飾”,在教學中不作為或作為不夠,隨意性強,缺乏計劃性

  課程標準將“綜合性學習”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同等列為語文學習的目標,這告訴我們綜合性學習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常規(guī)內容,是每一個學生必修的課程內容,而不是為語文教學作“裝飾”用的花瓶,更不是可有可無的“添頭”。綜合性學習在教學形式上有著其獨特性,在知識與能力方面也是有序的、系統(tǒng)的,教材對綜合性學習這一塊的編寫仍然遵循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與學生在共同完成綜合性學習的任務時不得隨意打亂,必須經(jīng)歷準備(項目設計)、體驗(過程實施)與表達交流(成果展示)三個階段,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認為綜合性學習是基于項目的聚會,師生為了完成這一項目,必須擬定切實可行的計劃,過程實施就是按擬定計劃進行探究的過程,沒有計劃的綜合性學習是無意義的學習,把綜合性學習當作可有可無的教學內容而不引起高度重視的語文教學不是全面的語文教學。

  誤區(qū)之二:過分依賴于課本,唯教材是從,把綜合性學習當作課堂作業(yè)來完成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材做為知識的絕對權威而被教師捧為圣經(jīng)。在課程改革到來之后,教材僅僅做為一種資源而存在,但教師的教育觀念并沒有發(fā)生改變,無法用新理念去從事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教師抱著書本打滾,甚至把綜合性學習中的問題當作課堂作業(yè)來要求學生完成。而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認為在以項目為話題的聚會里,教材上綜合性學習板塊提供的內容僅僅是項目的引子,而不是項目的全部,我們不能過分地依賴教材,要走出教材,引導學生從引子中找到學習的鑰匙,并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課文是例子,它是“成品”;綜合性學習材料不是例子,因為它不是“成品”,僅僅是一種資源——可供參閱的項目引子,更不是作業(yè)。

  誤區(qū)之三:把綜合性學習當作訓練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一種形式和手段,將綜合性學習課上成閱讀課,只做些收集資料、積累素材之類的工作

  我們不能否認教材中絕大多數(shù)單元的閱讀課文與綜合性學習在內容上是互相勾連的。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人與自我為主題,選編了與認識自我、熱愛生命有關的五篇閱讀課文,該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也就與此相照應,以“這就是我”為主題,設計了活動內容,幫助學生在了解新同學的同時,進一步認識自我。第三單元以人與自然為主題組織課文,有描寫四季景物的《春》、《濟南的冬天》、《秋天》,還有述說個人對自然的獨特感受的《山中訪友》,那么,該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以“感受自然”為主題,展開活動,試圖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繼續(xù)對學生進行“親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梢,綜合性學習不但在內容上與閱讀部分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而且它還是閱讀課文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染的一種延伸和拓展。但我們應十分清醒地看到,綜合性學習教學雖然與閱讀教學有聯(lián)系但又是相對獨立的,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教學任務。綜合性學習并不是完全依附于閱讀部分而存在的,它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并自成體系。教材每冊書有六個單元,所以設計了六個綜合性學習,其中第一、三、五單元綜合性學習的形式相對統(tǒng)一,即把寫作、口語交際整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在規(guī)模小、層次少的活動中培養(yǎng)語文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第二、四、六單元綜合性學習的形式相對一致,它們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為主要目標,在為學生提供一個母課題的前提下,又設計了若干層次的子課題,倡導學生發(fā)揮自主精神,自行設計、自行組織、自行探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這些與閱讀教學有著根本的不同,我們更不能因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中有通過寫作(小報告、調研論文)來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這一形式就將綜合性學習當作寫作課來教,這也是不對的。

  誤區(qū)之四:把綜合性學習當作課來上,把內容當作課文來講

  綜合性學習是一門新型語文課,它強調學生的親歷參與,強調學生的實踐體驗,教材選編的內容便是學生親歷參與和實踐體驗的引子和基礎。綜合性學習課是由師生共同合作確定學習主題,師生互動進行過程實施,最終以多種方式呈現(xiàn)學習結果的新型課程,那種上成傳統(tǒng)的語文課的綜合性學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學習。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認為,綜合性學習是以項目為話題的聚會,它與以文本為話題的聚會有很大的區(qū)別。以文本為話題的聚會即為我們通常所指的課堂教學,它以文本為載體,側重于語言學得。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為教師與學生圍繞文本進行有針對性的解讀,在解讀的過程中實現(xiàn)語用經(jīng)驗的傳遞、語感的遷移、語文知識的積累,形成并發(fā)展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而以項目為話題的聚會則不同,它側重于語言習得。有時,綜合性學習僅僅是給教學確定了一個主題,教材為這種聚會的開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的資料,甚至為如何開展這些活動提出了較為合理化的建議,這些是對學習行為和目標起導引作用的課程資源并不是課文文本,所以教材里的綜合性學習材料與課文文本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不應當作課文來講。

  誤區(qū)之五:目標先行,把過程當作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只重視活動成果的交流,只重視活動終結時的評價,預設目標自始至終不斷強化,缺乏生成性

  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具有生成性,它與單篇課文教學目標有著很大的不同,綜合性學習目標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親身參與的積極體驗、過程中成員之間的分享與合作、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開掘、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顯現(xiàn)以及語文知識的綜合性運用。教學“乃是教師與學生在‘思考’這面超驗的旗幟下進行‘聚會’的活動,這思考拒絕以某個在先的目的的名義而結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對綜合性學習的探索來看,過程實施不僅注重擬定內容的完成,還十分注重衍生內容的衍生研究以及對因不確定因素引起的混亂、偏差進行行為矯正,所以,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不應是具體的確定性的硬性目標,而應是伸縮性強的入口小但開口大的軟性目標。在部分綜合性學習展示課上,很多教師往往僅僅抓住了表達交流(成果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項目設計、過程實施情況并沒有引起教師們的高度重視,這是令人擔憂的。而且,在表達交流時,又側重于對成功成果的展示,而不將自已或小組在項目設計及過程實施中產(chǎn)生的困惑及反思進行大膽展示,成了表演秀。這是很危險的。

  誤區(qū)之六:過分語文化,缺乏整合特色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知識和技能不是語文,只有當知識和技能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在特定的情況下,用來為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它們才成為語文。同時,表現(xiàn)為純語文能力的行為和現(xiàn)象是很少的,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語文能力是作為一個因素參與到其他社會行為和社會生活中去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其過程是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過程,也是相關學科知識和能力遷移運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語文學科的知識和能力與其他學科的知識和能力是以一種整合的狀態(tài)出現(xiàn)的,這種整合的狀態(tài)有利于改善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狀態(tài),最終達到促進學生新的認知結構的形成。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認為,教育的任務是將自然人培養(yǎng)成為社會人,語文教育承擔的是將自然人培養(yǎng)成為語文化的社會人即語文人的重任,語文人最基本的素養(yǎng)就是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數(shù)學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物理素養(yǎng)、化學素養(yǎng)、地理素養(yǎng)等其它素養(yǎng)是對社會人語文素養(yǎng)必要的有益的補充,綜合性學習正是提供了一個語文人補充數(shù)學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及其它各種有益于其終身發(fā)展的素養(yǎng)的場所與機會。所以,語文綜合性學習課不能上成了語言文字課,而將數(shù)學、音樂、美術、繪畫、哲學、物理等其他知識拒之門外,它應讓學生在盡可能多的占有課內外、科內外資源的情況下,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一個又一個項目的設計、實施及完成,綜合各種方法、技能于研究之中,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內涵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最終形成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

  誤區(qū)之七:科學專業(yè)色彩過強,把綜合性學習課異化成了科學課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通過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lián)系,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的新型語文課。它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是一種專題的研習活動,一種基于項目的學習活動,而不是純粹意義的科學研究。從課程設置來看,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為讀寫聽說四種語用行為的整合,它通常選定有“項目”,圍繞這一項目的實施,綜合性學習為我們提供了將讀寫聽說四種語用行為整合在一起的可能,它既為聽、說、寫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有意義的話題,又為學生讀場定了內容,指明了方向,真正在教科書中實踐了課堂內外的銜接、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追尋人類起源”中,與培養(yǎng)聽的能力有關的活動至少有:聽班里的同學講人類起源的神話,在全班或者分組討論交流時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和觀點,并從中篩選、記下有用信息;與培養(yǎng)說的能力有關的活動至少有:在班上講述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在討論交流“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何以流傳至今”和“對于人類的起源問題的新的科學解釋”時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培養(yǎng)讀的能力有關的活動有:搜集神話故事時需要廣泛閱讀資料,為填寫人類起源、進化表也需要大量瀏覽從猿進化到人的科學資料,這就無形中對學生快速閱讀、篩選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與培養(yǎng)寫的能力有關的活動有:填寫人類起源、進化表時需要把繁雜的資料做歸納,并用凝練的文字表達出來,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寫成一篇作文。以上這些內容只是活動過程中一些最基本的部分,其實,在綜合性學習中聽說讀寫是沒有這種明確的分工的,往往是雜糅在一起交錯進行的。只有在這種綜合性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才是符合語文教育規(guī)律的做法。圍繞人類起源這一話題,學生將與教師在綜合性學習的“項目設計”、“過程實施”與“成果展示”等活動中盡可能多地通過正確地運用讀寫聽說等語用行為,培養(yǎng)語感,練就語文能力,發(fā)展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交際場教學實驗”強調將語文知識與其它學科知識進行相互融合,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之中釋放語文綜合性特點,學生從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語用經(jīng)驗出發(fā)參與到項目設計、過程實施與成果展示中去,通過創(chuàng)設語境,在一定語境中恰當?shù)貙嵤┱Z用行為,培養(yǎng)語感、獲得語文知識、練就語文能力。所以,綜合性學習課不能上成科學課。

  誤區(qū)之八:教師走下了講臺,卻搞起了“垂簾聽政”:教師定目標,學生去完成;教師定程序,學生去實施;學生去“表演”,教師做“裁判”;學生出成果,教師來獨享

  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教師角色的轉換,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應承擔什么角色呢?課程標準認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認為,在以項目為話題的聚會里,教師以一個語文交際者的身份參與整個聚會過程,而不是包辦所有工作。理論的實踐者在對綜合性學習階段的探索之中,要求學生逐步參與到項目設計中來,承擔力所能及的資源儲備、過程設計工作;在過程實施中,學生是主體,學生從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經(jīng)驗、已有的語文知識出發(fā),以不同的角色參與到過程中去,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教師僅僅做為“積極的旁觀者、熱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監(jiān)督者”角色出現(xiàn)于項目實施過程之中,通過正確運用“首席策略”,與學生一道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失誤,對因不確定因素引起的混亂、偏差進行行為矯正,以便學生能順利完成擬定內容和衍生內容。在成果展示階段,以學生展示為主,提倡教師與學生共同展示、個人成果和集體成果多樣化展示。實驗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分享學生的收獲,引導學生就過程實施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反思、分析,并提出新問題或擬定新項目,當好促進者。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tre972.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