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從一次大規(guī)模搜救工作談生命教育
2009-09-01 21:15:13網絡資源
黑風口、原始林……剛剛過去的7月,美麗的長白山聚集了許多焦灼的目光,人們在苦苦尋找著一位野外實習時走失的東北師范大學的19歲女學生。盡管搜索范圍達1000多平方公里,救援隊員們甚至下到幾百米的懸崖底下,盡管據(jù)說此次搜救是長白山建區(qū)史上投入最大,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搜救,但是直到現(xiàn)在人們的努力依然沒有得到回報,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在親人朋友的視線中走失了。
“有一線生的希望,就不放棄”,人們在感動于這種對于生命的重視與珍惜時,也許更應思考的是如何避免學生們不必要的意外傷害、傷亡,避免這種事后付出大量社會資源的亡羊補牢。防患未然。
失足溺亡,踩踏事件……廢棄機井、田野間那些裸露的電線……生活仿佛平靜的夜,但卻總有“意外傷害”這躲在黑暗中的猛獸,吞噬著花季的生命。我國每年因“意外”而凋零的小生命數(shù)字不小,帶給家庭和社會的傷害與損失更是巨大、慘痛。時值暑假,正是孩子們意外傷害的高發(fā)期,此時深思這個話題顯得尤為必要。
毫無疑問,如何保證學生安全,規(guī)避意外傷害,無疑是學校、家長與社會必須直面的話題。
然而,學生安全教育確實又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牽涉方方面面,關系每個環(huán)節(jié)——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最怕百密一疏。所以有不少家長感慨,有了孩子后,天天心都在懸著,總是有操不完的心,但總不能步步看著吧。
此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畢竟不能永遠生活在舒適的搖籃中、父母慈愛目光的照顧下。雖然,全社會有義務為孩子們的成長營造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但天災人禍客觀存在,寄希望于生活如水般純凈無險,既不現(xiàn)實也不可能。
所以治標之策,還是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產生應對安全隱患的抗體。讓孩子們學會生存與適應,是生命的本然與必須。授之以魚還是漁,道理不言自明。
現(xiàn)在,不少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對于接受照顧心安理得,習慣于被動地等待保護。但積極的自救與被動的等待,正如動物“散養(yǎng)”與“圈養(yǎng)”產生的差別一樣,體現(xiàn)在大自然的自然選擇之中。
如何讓孩子的翅膀“硬”起來?就不能不提到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由美國學者在上世紀提出后,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廣義的生命教育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教育讓學生的心智更健康,更加去珍惜熱愛自已的生命。而如何去呵護生命,保證生命質量與長度,更可成為花季少年自我護航的輪舵,增強孩子們對生命的自我掌控與把握能力。
令人欣喜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此種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必要的災害自救知識帶入課堂。像去年長春市免費向全市中小學發(fā)放60萬冊《生命教育讀本》,2009年又開設了生命教育課,請消防專家等為孩子們講課,以理論與實踐教育孩子如何保護自已,很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熱愛生命的前提是要學會如何呵護生命,懂得如何呵護生命才是熱愛生命的具體體現(xiàn)。兩者間的辯證關系正如《生命教育讀本》中的一段話所說:生命一邊從弱小到壯大,一邊從幼稚到成熟,其間生理的發(fā)展是自然的,而保證生命質量和長度的手段卻需要學習。災難襲來時,人的逃生速度沒有動物快,但人卻能比動物更多地保存下來,其原因就在于人在災前知道學習有關逃生的知識,災中知道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已,災后能夠積極地展開救助。在上述環(huán)節(jié)中,學習的環(huán)節(jié)最重要,而且不會無師自通。如果我們做不到、做不好這一點,熱愛生命就成了一個抽象的概念,保護生命就成了一句空話,所有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全都會變得蒼白無力。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值得人們深思。記得一位哲學家曾說,作為心智脂肪儲備起來的知識并無用處,只有變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在“唯分是舉”的觀念指引下,不少孩子累積的知識估計是脂肪大于肌肉。真正教授孩子們生命的深層內涵與熱愛呵護生命的技能,是將脂肪轉化為孩子們成長中的心智肌肉的一種方式吧,而且這也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治標之策。此種教育,理應大力提倡。
長春市將生命教育固化為課堂教學內容,以制度安排為保障,可以說是某種有益的探索。但事實上,只要有心,生命教育的“課堂”無所不在。發(fā)達的媒體、廣闊的資訊,數(shù)字化生存的時代,處處可以有生命教育可資利用的載體與資源。比如圖書、漫畫、游戲等等。
生命教育是一項任重道遠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與關注。珍惜保護孩子的安全與生命吧,因為這不僅關系著一個個家庭的幸福,更意味著守護一個國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