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復習方法
2009-09-09 15:32:59網(wǎng)絡
高考生物復習方法
近幾年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的特點是:重視生物學基礎知識的考查;圖表考查的比重明顯加大;注重生物學能力的考查;重視實驗的考查;注意聯(lián)系學科最新成就和社會熱點。高考生物學試題是從素質要求的角度去達成能力要求,表現(xiàn)出題目的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試題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注意學以致用。在高考復習中,由于新課程的信息量增大,復習難度加大,因此很多高中生在復習階段會出現(xiàn)由于復習不得法而造成學習成績相對下降的局面。在這里我們給考生推薦的是三輪復習法。
三輪復習法把高三的復習時間大致分為三段,每段時間里的復習目的各有側重,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輪復習從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第二輪復習從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綜合能力突破;第三輪復習從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硬實能力。
三輪復習方法建立在既能熟練掌握已有知識又能再度提高認知水平與能力的雙重目標的基礎上,可以使考生對先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和再認識,對已有的信息的重新組合,使信息的排列更有序。
一、第一輪復習
第一輪復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夯實基礎。綜合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在復習中,應靜下心來把生物課本梳理一遍,加強和鞏固對知識的理解,并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自己構建一些知識網(wǎng)絡,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變課本知識為自己的學問,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另外,對基本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設計應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這樣遇到具體的實驗題型才能臨陣不亂。
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途徑是多樣的。在許多教學輔導用書中也有歸納好的知識結構。但要將這些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就必須自己親自參與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供你參考:
1.核心輻射法
抓住一個核心的知識內容,然后圍繞這個核心知識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聯(lián)系,使之形成由點到面的知識結構。這個核心的內容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原理、一個圖解、一個實例。例如,光合作用的相關內容,可抓住課本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來構建:
(1)光合作用需要光,主要吸收的是什么光?怎么設計實驗證明?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光的強度,光照時間,光質)如何設計實驗證明不同光譜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何設計實驗證明?
。3)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氧氣。怎么證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來自于原料中的何種物質?又有什么辦法進行證明?
。4)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有哪些?如果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如何證明?
。5)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的結構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成分包括哪些?有什么特點?這些成分在分布上有什么特點?這種分布與功能怎么聯(lián)系?只有葉綠體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嗎?
。6)葉綠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葉綠素的合成與分解?(聯(lián)系光、礦質元素、溫度等的影響)(7)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途徑是怎樣的呢?如果將一植物從光下突然移到暗處,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如果將一株植物突然不給二氧化碳,結果會如何?
。8)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變化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呢?(光能的吸收、傳遞、轉化過程)
(9)環(huán)境條件對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什么影響?(光的影響;二氧化碳的影響;礦質元素的影響等)
(10)C3植物和 C4植物在葉的結構上有什么不同?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上有什么不同?
。11)光反應與暗反應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穿線成珠法
以某一生理過程或現(xiàn)象為線,把相關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知識鏈,這也是形成知識結構的一種重要方法。例如,N 是生物體中蛋白質的重要成分,以"大氣中的氮氣→植物體中 N→人體中氮→尿素排出體外"為線條,可貫穿、聯(lián)結以下的內容:
(1)大氣中的氮氣被轉化為植物體可以吸收的氮的過程有哪些?
。2)什么是生物固氮?哪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配置什么樣的培養(yǎng)基可以將固氮微生物從其他微生物中分離出來?固氮微生物的氮源、碳源、能源各是什么?
。3)為什么有些植物能利用大氣中的氮氣,而有些不能呢?從理論上有沒有辦法讓小麥、水稻等不具有固氮功能的作物具有固氮能力呢?如果能實現(xiàn),將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4)植物能吸收土壤中哪種形式的氮?通過怎樣的途徑被吸收?通過什么途徑被運輸?
。5)怎樣證明氮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氮在植物體內能否移動?如果缺氮首先受到傷害的會是什么結構呢?
。6)氮在植物體內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質。植物體內合成蛋白質場所在哪兒?過程是怎么樣的?合成的蛋白質類型受什么控制?
。7)人體消化蛋白質的過程是怎么樣的?消化后的產(chǎn)物是什么?通過什么途徑被吸收?(8)人體吸收的氨基酸在人體有哪些變化過程?最終以什么途徑形成尿素?形成的尿素是通過什么途徑被排出體外的?
。9)人體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對健康產(chǎn)生什么影響?
。10)人體排出的尿素通過哪些途徑被返回大氣中去?
這樣,把生物固氮、植物體對礦質離子的吸收和運輸、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質代謝、自然界中氮循環(huán)等知識都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知識鏈。
3.歸類比較法
將分散的知識進行歸類,將類似的知識進行比較,也是形成知識結構的重要方法。例如,植物育種的知識分布在必修和選修教材中,復習時可將它們整理在一起。
方式 原理 處理方法 主要優(yōu)點
雜交育種 基因重組 不同個體間雜交產(chǎn)生后代,然后連不同個體間雜交產(chǎn)生后代,然后連續(xù)自交,篩選出所需要純合體類型 使位于不同個體的優(yōu)良性狀集中于同一個體
誘變育種 基因突變 物理方法:激光或輻射等;化學方法:化學藥劑處理 可提高變異頻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狀
單倍體育種 染色體變異 先花藥離體培養(yǎng)出單倍體植株,后人工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多倍體育種 染色體變異 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 多倍體植物器官大,產(chǎn)量高,營養(yǎng)豐富
植 物 細 胞 雜交育種 細 胞 的 全能性 去細胞壁→誘導融合→組織培養(yǎng) 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性,培育出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性,培育出作物新品種
動 物 細 胞 克隆育種 細 胞 的 全能性 核移植或胚胎移植 繁殖優(yōu)良品種,用于保存頻危物種,有選擇地繁殖某性別的動物
轉基因育種 基因重組 基因操作 可以按照人們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
又如,課本中多次涉及水的內容,將這內容整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有關水的知識結構。涉及:
(1)細胞中水的含量及特點。
(2)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和散失。
。3)人體內水分的平衡與調節(jié)。
。4)生態(tài)因素水對生物的影響。
。5)水污染及其防治。
構建生物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方法還有:圖文結合法(如細胞的亞顯微結構與功能)、熱點歸納法(如生物技術進展)、樹形拓展法(如生物圈)、流水線法(如有機物的代謝)、層層展開法(如無土栽培)、列表比較法(如四種育種方法)、關鍵詞輻射法(如水專題)、章節(jié)互連法(如遺傳與變異)、檢索表法(如遺傳病的判斷)。在構建知識網(wǎng)絡時,同樣的知識內容,可從不同角度分析。如人與生物圈部分的知識,我們既可以用樹形法構建成知識網(wǎng)絡,也可以用熱點歸納法構建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知識網(wǎng)絡。要形成構建知識網(wǎng)絡的良好習慣,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構建出各種可以運用的知識網(wǎng)絡。
在構建知識網(wǎng)絡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系統(tǒng)的整體性,即應做到便于大腦對知識的提取、應用。
2.聯(lián)系的多維性。聯(lián)系越多,越利于理解記憶。
3.網(wǎng)絡的開放性。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要注意不斷補充新的知識到原來的網(wǎng)絡中,以便網(wǎng)絡中的知識點不斷增加,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更廣泛、更優(yōu)化。
二、第二輪復習
第二輪復習不是"炒舊飯",而是要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總結、綜合和深化。第二輪復習要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分散在各章節(jié)的有聯(lián)系的知識點進行整理,以體現(xiàn)知識間的本質因果關系和整體性,即進行專題復習。以下是專題的劃分方式供考生參閱:
1.體系專題,包括:生命的物質和結構系統(tǒng);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調節(jié)系統(tǒng);生命的自我復制和進化系統(tǒng);生物與環(huán)境系統(tǒng)。
2.實驗專題,包括:驗證性實驗,對實驗操作、原理、程序、現(xiàn)象和結論的分析、歸納、總結;糾正錯誤或補充不完整的實驗;設計簡單生物學實驗;對實驗、實踐中獲得的各種信息的分析和解釋。
3.題型專題,包括:曲線坐標題解析能力的培養(yǎng);圖形圖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遺傳系譜圖鑒別能力的培養(yǎng);數(shù)據(jù)分析和概率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4.熱點專題,包括:生態(tài)和環(huán)境熱點(人口資源、環(huán)境污染、溫室效應、環(huán)境保護);生命科學前沿熱點(基因工程、克隆、干細胞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類健康熱點(轉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癥、艾滋。;國內大事、世界風云(西部大開發(fā)、綠色奧運、貧鈾彈、反恐斗爭)。
以上專題復習應有主次、輕重之分,但是各專題之間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開。按知識體系復習,也會遇到實驗、解題、熱點問題。只是復習的側重點不同而已。專題復習要遵循以下原則:應以知識體系專題復習為主,帶動其他專題復習,重視實驗的復習。
三、第三輪復習
進入五月,高考也該開始第三輪復習了。在最后的沖刺復習階段,大家已經(jīng)做了很多各類練習題,可還是有不少考生覺得自己的生物成績仍不是很理想,不知道這一階段怎么復習才可以把成績提高的更多,有的考生還產(chǎn)生了畏懼情緒,心理壓力很重。其實,只要在最后的復習中調整好心態(tài),做到下面幾點,就一定可以在考試中發(fā)揮自己的水平。
1.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高考題目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一直都沒有變化。學過的知識究竟有哪些?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試大綱》中的知識體系把散落在課本中的知識的框架整理清楚。
2.看糾錯本。檢視自己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guī)范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的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xiàn)。
3.加強記憶。對于生物學的學習來說,僅有對知識的理解是不夠的,大家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復習的最后階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記牢課本中的一些重要結論。例如:必修第二章,可歸納出以下的一些結論性語句: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都不是靜止的,而是可以流動的。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3)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4)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5)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6)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7)內質網(wǎng)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8)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9)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10)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11)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2)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lián)系、協(xié)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3)細胞以分裂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4)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jīng)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有重要意義。
。15)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fā)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16)生物體內的絕大多數(shù)細胞,都要經(jīng)過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這幾個階段,細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種正常的生命現(xiàn)象。
。17)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這些結論往往就是答題的落腳點。
4.選做真題。在沖刺階段,大家一定要正確處理研究高考試卷與選做模擬卷的關系。兩類卷相比,前者由專家命題,科學性問間聯(lián)系欠緊密;前者答案緊扣題意,應用雙基分析問題既全面又突出重點、邏輯性強,后者科學性較差。如客觀題:前者難度適中,規(guī)范性強,后者或過難或過易,不一定都非常規(guī)范;主觀題:前者設問角度巧妙、設問間聯(lián)系密切,后者有的設問常常過于直白、設后者有的過于龐雜,主次不分、有的扣題不緊且有疏漏。這一階段,大家應慎選或不再做新的模擬題,但應該選做一些近 3年的高考真題,以便進一步明確高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復習鞏固。
5.調整狀態(tài),進入考試時間。建議大家在復習時要看練結合?梢园炎稣骖}的時間放在與高考理科綜合或者生物科同步的時間去做。這樣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復習所需要的訓練量,還可以調節(jié)自己的生物鐘,保證高考時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醇m錯本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僅僅是用眼去看,必須隨時記錄一些感想、體會,思考自己當初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還要回歸課本,澄清一些概念。高考雖然迫在眉睫,但復習仍需貼近考綱、教材和自己的實際。只有扎實靈活,科學得法,沖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