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之后,高三學生該注意些什么?
2009-11-18 14:41:58新浪blog
進入高三的第一場大考,大多數學校已經降下了帷幕。對于高三學生而言,考試是家常便飯。單元考、階段考、學科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擬考、高考以及還有一些不計名目的考試等等,這些考試貫穿在高三學習的始終,一個高三學生的堅強品質就是這樣煉成的。但是,不能因為不計其數的考試,就逐漸使我們對考試的功能淡忘,以致麻木。如果學生是這樣一種心態(tài)的話,未來的前景將很難預期。
對于高三學生而言,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是一場非常重要的考試。它的重要性就在于,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較好地檢測開學到現在各門學科的基本狀況;二是可以衡量學生學科總分以及各單科在班級以及年級中的相對位置;三是積累考試經驗,調節(jié)考試心態(tài),把握考試策略;四是能夠讓學生更加冷靜、客觀和全面地評估自己;五是為今后的學習指明方向,為今后的考試奠定基礎。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小看這次考試,因為這是高三整個考試環(huán)節(jié)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鏈節(jié)。
期中考試過后,高三學生可能會出現的這樣一些現象,比如,有些學生對于本次考試寄予很高期望的,但是,分數卻差強人意,以致精神狀態(tài)一蹶不振,就此失去學習的信心;由于前一個階段學習很辛苦,也很緊張,有些學生趕緊要放松一些,以致很長時間都很難恢復原來的狀態(tài);有些沒有認真地進行總結,或者總結得很馬虎,總認為老生常談,還不如抓緊時間都做些習題和作業(yè);還有些學生在進行歸因分析時,把考得不好的原因歸結為考試太難,復習的沒有考到,教師沒教好,運氣不太好等客觀原因,于是考試之后,沒有改變,依然故我。
這樣一些現象,如果不能很好的進行調節(jié),“考試后遺癥”就會暴露無遺,這將嚴重制約著學生的發(fā)展。
高三的人生之路,有許多驛站,期中考試是一個重要的驛站。當到達這個驛站時,我們不免要回望,這一路走來,有坎坷有平坦,有歡笑有淚水,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供給我們哪些經驗/教訓,讓我們在到達下一個站點時,少一點遺憾多一點欣慰。當我們站在這個站點時,我們不禁要問自己,我是不是真正到達了這個站點,就猶如產品的流水線一樣,質量合格嗎?質量符合標準嗎?我是不是可以向前走了?當我們站在這個站點時,不免要憧憬,下一個驛站在哪里?我該作怎樣的準備以及要采取的行動?想,要仰望星空;干,要腳踏實地!
期中考試過后,高三學生該注意些啥?這里,筆者給出如下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建議之一,不以成敗論英雄?嫉迷俸玫膶W生,也有他失誤的地方;考得再孬的學生,也有他的閃光之處。因此,真正的英雄不以成敗來論。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透過分數看到希望的人。這樣,考試就成了一種激勵的手段、促進的方法。如何看到希望呢?關鍵是選準參照系,這個參照系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跟自己原來比,這時會看到希望,會比出信心。
建議之二,找準自己的節(jié)奏。節(jié)奏感是高三學生學習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種感覺。這樣的一種感覺,學生總是在不停地調適與校準。經過半個學期的生活,學生基本找到自己學習的一種感覺。感覺很多,其實節(jié)奏的感覺很重要。一個有節(jié)奏感的人,他充滿朝氣與活力,同時有很自信,干事的成就感也非常強。通過本次期中考試,哪些節(jié)奏需要調整,哪些節(jié)奏需要固化,這也是期中考試的一個目的。
建議之三,落實解困的方法。期中考試不僅僅要激勵自己,學生更要能夠診斷自己的學習狀況,同時一些好的經驗或措施能夠較好地保留,存在的一些問題或不足,要能夠明確。多年來我們發(fā)現,每次考試下來,詢問學生存在的問題,幾乎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次考試暴露的問題,在下次考試中依然存在。如果這樣,舊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新問題有產生出來。這時很糟糕的。所以,暴露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找出暴露出的問題,以及沒有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當學生尋找到方法之后,又還沒有恒心和意志。所以,要有一種與困難與問題戰(zhàn)斗到底的決心,解決問題到底的決心。每解決一個小的問題,就是一個小的進步, “小邁步不停步” ,這樣蝸牛也能登上金字塔的塔頂,和雄鷹一樣,鳥瞰天下!
當然,如果學生診斷不出自己存在的問題時,或者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時,學會尋求幫助就顯得非常重要。此時,不要面子薄,怕難為情。“臉皮薄,吃不著;臉皮厚,吃個夠!”其實,自己的問題發(fā)現不了、解決不了,這才是傷自尊的事情。另外,學生心里不要存在一種誤區(qū),我去向教師/學生尋求幫助時,是給他們制造麻煩,其實不是,而是給他們帶來快樂。“助人為樂”,說的就是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建議之四,堅定自己的目標。不能因為一次考試,就調高或調低自己的奮斗目標。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成績,是一個區(qū)間,一般來說,可以上下20分至30分,而且影響考試的因素有許多,而且,學生的目標是經過慎重考慮的。除非,你的目標是隨意的,否則目標一般不要輕易變化。正如《少年壯志不言愁》中唱到,“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博激流,歷盡苦難癡心不改……”其實,一個杰出的人才,他的許多優(yōu)異品質都是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歷練和磨礪而成的。
高三是一個大熔爐,它能將普通的“生鐵”,經過熔爐的高溫煅燒與多種反應和千錘百煉,終成我們所期待的“特種鋼”。關鍵是 “生鐵”能否承受得住這樣的煅燒、反應和千錘百煉!
正如,丘吉爾一生最精彩的演講,也是他最后一次演講。在劍橋大學的一次畢業(yè)典禮上,整個會堂有上萬個學生,他們正在等待丘吉爾的出現。正在這時,丘吉爾在他的隨從陪同下走進了會場并慢慢走向講臺,他脫下他的大衣交給隨從,然后又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視所有的聽眾,過了一分鐘后,丘吉爾說了一句話:“Never give up !”(永不放棄)丘吉爾說完穿上大衣,帶上了帽子離開了會場。這使整個會場鴉鵲無聲,一分鐘后,掌聲雷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