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語文備考:真題研究以及經(jīng)典范例詳解(2)
2010-02-24 13:38:49E度教育社區(qū)
? 研究步驟:
Step 1 -- 結(jié)合大綱,探究命題思路
考綱對于這一考點的明確要求是: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這一要求包含三層意思:第一,本考點考查的是考生對文言實詞的含義的理解能力。第二,考查范圍是"常見文言實詞",所謂"常見",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使用比較普遍,在中學教材中出現(xiàn)過。第三,考查的目標是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所謂理解"在文中的含義",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實詞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另一方面要把握語境對其含義的"影響",也就是說要結(jié)合語境來判定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對于文言實詞本身所具有的意義的把握,考生要重點考慮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詞、通假字、文言復詞以及詞類活用等文言現(xiàn)象?疾榈闹攸c是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從詞性的角度講,主要側(cè)重于考查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尤其是動詞、形容詞。對于語境的分析,考生既要考慮到"小語境",又要考慮到"大語境","小語境"即詞語所在的語句,"大語境"指對詞語意義有較大影響的語段。? 考查方式既有以單項選擇題形式出現(xiàn)的專項考查(除上海卷外,其他地區(qū)均為選擇題),也有結(jié)合文言文翻譯進行的綜合考查。選擇題形式的專項考查一般以選擇解釋錯誤的選項為主,但也有選擇解釋正確的選項的(如2009年廣東卷)。?
Step 2 -- 課本探源
高考考查的基本方向是"命題在課外,工夫在課內(nèi)"。也就是說,高考題目盡管對考生來說是陌生的,但所考查的知識點均源于課內(nèi),在教材中總是能見到這些題目的影子。因而,考生應善于把考題與教材聯(lián)系起來,找到命題的"本真源頭",從而提高答題效率。那么,高考命題到底與教材有著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性呢?我們以2009年高考題為例作以探尋。?
2009年全國各地18套高考試卷當中,文言實詞專項考查題共20道(上海卷有3道,2道主觀題,1道通假字專項考查題),涉及的實詞共有70多個,其中,雙音節(jié)合成詞有5個(引卻、魁壘、自分、庶幾、吾儕),"干、會、過、加"等詞語分別有兩個地區(qū)考查到。雖然與教材中出現(xiàn)的形式不完全相同,但至少可以看出高考文言實詞的考查與課文的聯(lián)系還是非常密切的。?
有的文言實詞與課文中的意義完全相同,甚至連其所在句子的句式都相同。如"率倜儻非常之人"(2009年江蘇卷)與"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中的"率","德自分死矣"(2009年湖北卷)與"自分已死久矣"(《漢書·蘇武傳》)中的"自分","見其面斥人過"(2009年福建卷)與"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過"等。這一類詞語在高考中占絕大多數(shù),重點考查一詞多義。?
有的文言實詞雖然考查到的義項在課文中沒有出現(xiàn)過,但該詞語是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重點實詞,如"逡巡弭耳而去"(2009年湖北卷)中,"弭"解釋為"低垂",而課文《召公諫厲王弭謗》中有"吾能弭謗矣","弭"解釋為"平息,消除";"規(guī)小得而大失者也"(2009年重慶卷)中,"規(guī)"解釋為"謀求",而《勸學》中有"其曲中規(guī)","規(guī)"解釋為"圓規(guī)"等。這種情況在高考的考查中只占很少一部分,但卻常常是難點所在,重點考查考生依據(jù)語境推斷詞語意義的能力。?
前一種情況,屬于直接考查,詞語的意義與課文中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只是語言環(huán)境不同,注重的是對考生遷移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平時復習時,考生要注重積累,夯實基礎,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后一種情況,屬于關(guān)聯(lián)考查,詞語"面孔"熟悉,而意義"形象"陌生,注重的是對考生擴展能力的考查,須要考生在掌握詞語基本意義的基礎上,依據(jù)語境來理解詞語的意義。從這一點上來說,理解文言實詞還要學會推斷和揣摩。?
但不管怎么說,學好課本是理解并掌握文言實詞、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