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自主招生注意識別三大誤區(qū) 認真分析自身實力
2010-09-29 10:44:51本站原創(chuàng)
2011年大學自主招生不久也將拉開帷幕,對于新高三學生來說,各個高校的自主選拔錄取是他們高三備考的第一關(guān)。
筆者發(fā)現(xiàn),正在備考的高三學生對自主招生存在三方面的認識誤區(qū)。高三學生要走出這三方面認識誤區(qū),以更理性的態(tài)度和方式,準備自主招生。
“突擊準備論”
這是不少學校和學生采取的應對自主招生的觀念。具體操作是,以準備傳統(tǒng)高考為主線,在高三時,針對自主招生面試環(huán)節(jié),展開一定的培訓,包括禮儀、演講等。這種觀念,無疑把自主招生變?yōu)樾碌膽嚕艽蟪潭认饬俗灾髡猩鷮A(chǔ)教育的影響。
應對:從自主招生“筆試+面試”的程序看,客觀上說,可分為可準備部分和不可準備部分。
可準備部分,包括了解筆試的出題范圍、出題形式、考察重點,以及面試的形式、要求。畢竟筆試與高考出題會有不同,一般而言,自主招生的筆試題難度介于高考與競賽之間,這是符合自主招生的選拔要求的。因為高考面向所有學生,而自主招生基本上面向可以上一本院校的學生(上海高中學生中,這一比例約為23%)。另外,面試這一考察形式,對高中同學來說,大多是第一次經(jīng)歷,如果不針對性地了解面試的要求,有可能一進場就“蒙了”。
不可準備部分,則是一些考生去做超綱的題目,以及寄望“特別培訓”獲得好的面試表現(xiàn)。超綱是沒底的,越做可能越?jīng)]底;而面試的用意,本就是要還原一名學生的真實能力與素質(zhì),因此,一名學生以最真實、自然的狀態(tài)應對面試,才會獲得好的效果。
“華山一條路論”
這是針對高校自主招生規(guī)模擴大而在一些中學流行的觀點。以復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而言,兩校5%自主招生與自主選拔錄取改革(在滬500個名額),已超過在滬錄取計劃數(shù)的一半,因此,不少輿論認為,如果沒有獲得名校的自主招生資格,參加傳統(tǒng)高考被錄取的幾率將很小,所以,對于高校自主招生,不少學生充滿焦慮。
應對:從各種升學渠道的競爭程度分析,傳統(tǒng)高考與自主招生的競爭程度其實是一樣的。有老師和同學分析,由于高考之前已有不少同學獲得自主招生名額,集中錄取階段的名額減少,因此集中錄取階段的競爭激烈程度高,從錄取計劃數(shù)與集中錄取階段的報名人數(shù)計算,確實如此,但需要注意的是,集中錄取階段的名額減少,有競爭實力的考生也隨之減少——之前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其實都是有實力進入這些學校的學生群,只不過他們先期拿到自主招生資格而已。如此分析,大可減少同學們對于自主招生考試的焦慮。
“貓膩論”
這是從2003年開始,就存在的質(zhì)疑。經(jīng)常發(fā)生的情況是,某重點高中成績名列前幾位的某同學,參加大學自主招生,居然落榜,由此讓學校老師和同學萬分不解,一種情緒是同學對自己失去信心,另一種情緒則是懷疑高校進行了暗箱操作。
應對:從自主招生的評價標準看,不同的學生是適合不同的考試模式的。
平時成績十分優(yōu)秀的同學落榜自主招生,從自主招生的評價規(guī)則看,是十分正常的,因為在其評價體系中,學科成績只是一項指標,如果某位同學只有這一項指標突出,而其它方面的表現(xiàn)不佳,極有可能不被大學看中——這就如美國高校的自主招生,不錄取SAT滿分獲得者是常事——對于這類同學,應該明白,自己的優(yōu)勢是在傳統(tǒng)高考中,而不在自主招生。如果自主招生落榜,參加高考,報考這所學校,同樣有機會。
這也就要求每個同學在自主招生時,認真分析自己的實力,再結(jié)合自主招生高校的要求,進行理性的選擇,千萬不能不分析自己的實力,也不分析學校的要求,而盲目選擇學校、疲于奔命地趕考,在落榜之后喪失信心。在這種理性選擇中,就可以減少目前自主招生制度所造成的消極影響,進而把握這一機會,拓寬自己的升大學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