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小技巧:巧妙點化 一例多用
2011-08-16 13:44:18高考資源網(wǎng)
現(xiàn)在的高考作文不再是話題作文的天下了,多文體占據(jù)有利位置。其中,議論文,大家不要輕視。議論文是一種常用的文體。“持之有據(jù),言之有理”是議論文的基本要求。有些同學寫的議論文往往內容空泛、沒有說服力,究其原因,是不會運用論據(jù)造成的。這也分兩種情況:一是掌握有一定的論據(jù),但因缺少對素材的分析和理解,不會點化論據(jù),因而論點和論據(jù)脫節(jié);二是閱讀量小,積累少,在寫作中又不會一例多用,“難為無米之炊”。那么;如何解決持據(jù)不足的問題呢?除了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多多積累素材之外;教會學生多角度分析及點化例多用,充分發(fā)揮所持論據(jù)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下面,結合實例談一談怎樣多角度的問題。
孫臏是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關于他和龐涓的故事,幾乎無人不曉。針對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從多個角度審視,根據(jù)論證論點的需要,巧妙點化素材,使其成為有力的事實論據(jù)。
角度一:感情影響理智認知。孫臏之所以抱稀世之才而慘遭削髕之禍,是因為他太相信*詐的師兄龐涓所致,同窗兄弟之情蒙蔽了他的眼睛,使他無法。理智地看到龐涓陰險的用心。
角度二:嫉妒是殺人的刀。智謀過人的孫臏與龐涓同拜一師學習,兩人同習兵法,共論天下大事,親密得如同兄弟。如果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他們都會成為叱咤風云的將才。遺憾的是,心胸狹窄的龐涓卻無法容忍師弟比自己聰明,嫉妒心作祟,做出了傷天害理的事情,把孫臏騙到魏國,殘忍地削去了孫臏的髕骨。而他自己最終也難逃兵敗自刎的悲慘下場。
角度三:輕信他人易受害。聰明如孫臏者,卻恰恰忘了一句重要的話“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他對龐涓有一點戒備之心,如果他意識到輕信他人會有潛在的危險,那么,他便不會陷入龐涓設計的圈套,從而招來被削髕骨的大禍。
角度四:作惡的下場必然是自食其果。作惡的結果是什么呢?是在馬陵之戰(zhàn)中的慘敗,是可悲的自我毀滅。
角度五:在災難中站起來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孫臏受臏刑后,他沒有屈服于命運,而是頑強地抗爭。他裝瘋扮傻騙過龐涓,忍辱逃生以成大事:馬陵道設計逼殺龐涓,著成《孫子兵法》澤被后世。
由上例可知,一則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點化就是不同的論據(jù),可用來論證不同的論點。當然運用時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應根據(jù)不同觀點的不同要求,從不同側面進行分析。分析時要突出與所證觀點有關的側面,對與觀點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則應一筆帶過,甚至可以不提。“得法者事半而功倍,不得法者事倍而功半”,如果我們學會了一例多用,能夠多視角、多層次地審視材料,不僅可以舉一反三,以一當十,而且還可以舊材翻新,寫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