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的“五項基本原則”
2012-03-19 11:20:54新浪博客文章作者:趙京
高考志愿填報中的“五項基本原則”詳解
五項基本原則之一
“五項基本原則”的第一條“先出分后定線,先投檔再劃線,排名是關鍵”,揭示了高考志愿投檔錄取的本質是按照排名進行的。
“先出分后定線”:是指每年只有當高考成績正式統(tǒng)計出來之后,才能根據招生計劃來劃定各批次錄取分數線。“高考批次線”就是咱們常說的一本線、二本線、?凭……它直接將考生劃分層次,成為高考錄取的第一道分水嶺。
批次線的劃分方式是將文理科按照高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分別進行排隊(不分文理科的省市直接排隊)。比如2009年北京理科一本總體計劃招收15221人,由于每所高校在提取考生檔案時都會多提一定的比例,通常是105%—120%,所以實際一本線劃定后的上線人數要比總計劃人數多。2009年北京理科一本線劃定在排名為第19840名的考生,也就是說只要當年在北京市理科排名在19840之前的,都有資格參加本科一批錄取。而第19840名考生對應的高考成績501分,也就是2009年北京理科的一本線。其他批次線的劃分方法也是同樣的原理。由此可見,考生的高考排名直接決定了考生報考志愿的層次,當年考多少分并不能直接反映出考生的實際水平。了解了高考志愿錄取是按照排名進行的,就能有效把握問題的本質,很多問題就不攻自破了。比如,孩子每次考試成績的高低并不能反映是否進步,參考排名反而能看出問題;直接比較往年高考分數也是不科學的,誰知道往年高考試題難度變化有多大呢?分數線是水漲船高,看各學校往年分數線反映不出問題實質,要看排名來做比較。錄取批次線與報考人數多少沒有太大關系,主要取決于高考計劃招生人數和試題難度。山東河南的考生常為本省各批次分數遠遠高于北京而忿忿不平,感覺換到北京高考可以多考幾十分,其實是北京總體計劃錄取的名額相對較多,導致分數線比較低,競爭沒有外省那么激烈。
“先投檔再劃線”反映的是高校投檔錄取的規(guī)則。有點兒類似于批次線的劃分原理,高校是按照招生計劃進行提檔的,計劃招生理科考生60人,按照《招生章程》規(guī)定的120%提檔,那么總提檔人數為72人。第一志愿報考該大學且達到相應批次線的理科考生才有資格參加投檔。這時可能有200人第一志愿報該校,但是達到一本線的只有120人,這120人按照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排隊,前72名才能被該校提檔,這時第72名考生的成績就是該校的提檔線。學校經過專業(yè)志愿的投檔和調劑之后,完成60人的招生計劃,這時第60名的學生的高考分數就是該校的最低錄取線,剩下的12人只能被退檔,參加下一個志愿或批次的錄取。由此可見,影響一所學校錄取分數的主要原因就是兩點:第一是該校的計劃招生人數,第二是這所學校當年報考且上線人數。計劃招生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報考上線人數越多,競爭越激烈,錄取的分數線就越高。如果某年報考這所學校的人數大量增多,導致其分數線大大提高,我們就把它叫做“大年”;相反,某年報考該校的人數很少,甚至完不成招生計劃,導致分數線低于正常水平,我們就把它叫做“小年”。了解了高校投檔錄取原理,可以糾正大家在認識上的一些誤區(qū)。比如:很多家長和考生經常咨詢某所大學今年的錄取線是多少?其實,在沒有完成投檔錄取之前,高校招生辦的老師自己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等于白問,還不如用高考GPS的排名進行推斷更科學。很多人以為高校提檔錄取的時候是先劃定自己學校的分數線,再比較考生的成績進行錄取。比如北大是先規(guī)定今年理科線是650分,低于這個分數的不予錄取。這也是把投檔的順序弄反了,其實北大錄取分數高完全是考生們“熱情追捧”的結果。
“先出分后定線,先投檔再劃線,排名是關鍵”,精辟的總結了高考投檔錄取是按照排名進行的,抓住了高考志愿投檔的本質。通過對這一原則的闡述,揭示了高考批次線、提檔線和錄取線的來歷,也讓大家了解了高考志愿投檔的一部分流程。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這一原則,能夠讓大家在學習志愿填報過程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
報志愿,大家要淡忘分數,參考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