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歷年全國高考人數連續(xù)4年下降 棄考人數超300萬(2)
2012-09-17 10:47:06人民日報
但這些并非構成生源危機的主要原因,在陳志文看來,這是計劃生育政策的聯動效應,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自然會導致高中生數量的減少,從2008年開始的大學考生減少現象將一直持續(xù)到2017至2020年左右。
面對持續(xù)加劇的生源危機,到底會給學校和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會有學校倒閉嗎?
“中國高職高專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即學生學費占了學校經費很大的比重,即使是公辦高職對學生學費的依賴程度也很高,有的學校都達到了40%左右,招不到學生,倒閉成為必然。”陳志文說。
據預測,2018年我國高中生數量將減少到1677萬人,按照均分的原則設定高三人數為559萬,已經低于今年685萬的招生規(guī)模。即便未來招生規(guī)模也相應減少,招考計劃數與報考數的剪刀差也將越來越小,甚至可能出現“招多于報”的局面。因此,有專家認為如果結構調整不到位,學校倒閉將不會是零星現象。
建立高校退出機制,提高國際化程度、參與全球生源競爭
高校倒閉,在不少人聽來是個新鮮的提法。的確,我國的高校還沒有建立退出機制。吳順發(fā)坦陳,高職高專中即使有倒閉的學校,通常的做法是,倒閉后由大校、企業(yè)兼并,兼并以后再倒閉就由政府買單、安置,并沒有制度化。
有教育專家指出,學校一旦倒閉,學生的學籍如何安排,學業(yè)如何延續(xù),受教育權益如何保障、資產如何結算、老師如何安排都成問題。
盡管倒閉未形成氣候,但未雨綢繆已經是許多人的共識,陳志文介紹,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在歷史上都遭遇過生源危機。面對生源危機,政府要做好預案,做好宏觀調控。
國內學校也可學習國外高校,積極拓展國際生源,以彌補本國生源的不足。“國外學校已經在爭搶國內生源,比如會給優(yōu)秀者全額獎學金,以此來吸引國內的考生。”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天山介紹,招收一個國外學生的經濟收益是國內學生的三倍。
另一方面,調整高校辦學方向與定位、分層次辦學也被提上議程。湖南民族職業(yè)學院出臺了一項“本科能力學位制度”,不過度看重理論成績,而是結合實習單位的考評,給符合條件的學生頒發(fā)能力證書。“高職教育不同于學歷教育,而是一種就業(yè)能力教育,培養(yǎng)的是操作層次的人才。”吳順發(fā)說。
曾天山認為,從過去高等教育資源缺乏到高等教育均衡甚至是部分地區(qū)過剩,無論高校還是政府需要認可并適應這樣的變化。“生源危機也是一件好事,能促使中國高校質量的提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