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生源大戰(zhàn) 干擾中學正常教學
2013-03-21 10:13:35東方網(wǎng)
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當初22所大學試點,到目前已經(jīng)有80多所大學實行自主招生。這些學校絕大部分是“211工程”大學或者“985”大學,是我國高校的重點校和排頭兵,理當這樣的選拔人才機制變化會給人們帶來一些驚喜,但十多年走過,我們回望卻產(chǎn)生了不少疑問。
高校自主招生成了生源大戰(zhàn)
自主招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2003年教育部推行自主招生的文件指出:“為了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制度改革,擴大高等學校招生自主權,培養(yǎng)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探索以統(tǒng)一考試錄取為主、與多元化考試評價和多樣化選拔錄取相結合,學校自主招生、自我約束,政府宏觀指導、服務,社會有效監(jiān)督的選拔優(yōu)秀創(chuàng)新人才的新機制。”教育部近期出臺的《普通高校自主選拔錄取試點工作辦法(試行)》中,進一步明確了“自主選拔錄取作為以統(tǒng)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的高考制度的重要補充,主要招收具有創(chuàng)新潛質、學科特長,以及全面發(fā)展、綜合素質較高的考生”。
由此可以看出,自主招生針對的是兩部分學生:特長顯著的和綜合素質特別高的。這項政策的本意就是針對少數(shù)“特別”考生的,即在數(shù)量上不能超過當年本校招生總量的5%。這種原本只針對少數(shù)特別考生的招生,遭遇的現(xiàn)實情況是:2011年始,高校紛紛由“散兵”轉向“集團”作戰(zhàn),出現(xiàn)了所謂“北約”、“華約”和“卓越”聯(lián)盟,把自主招生變成了“圈生源”大戰(zhàn);考生則把自主招生考試理解為“全民皆兵”、“老少咸宜”,這嚴重影響了中學的正常教學和秩序。
偏題怪題真能選拔學生嗎
自主招生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兩個:自行組織的筆試和面試。就筆試而言,自主招生的考試題比高考題更科學、更可靠在哪里?除多了一些偏題、怪題和難題外,與高考真的不同嗎?盡管今年教育部限制了筆試科目的數(shù)量,但自主招生筆試更像另一次高考。筆試對高校而言增加了選拔成本,對考生來說加重了學業(yè)負擔。如此筆試當休矣!
高校自主招生完全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來解決:一是與考生高中階段的學業(yè)水平考相銜接,高中三年10個科目的考試信度難道不比高校的一次統(tǒng)考要高嗎?二是借鑒國外自主招生的做法,在高考結束后劃定資格線確定面試資格。
面試是自主招生的重頭戲,有助于更好地考察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特別之處。面試題目不可能、也不應該有標準答案,而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評委的主觀判斷。這么多考生進行面試,肯定需要很多個面試小組,如何保證不同小組的評價標準大體一致?綜合素質到底包括哪些?幾十分鐘的面試,是否真的就能準確看出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們來看看一些高校的面試題吧:《西游記》里面一共有幾個妖怪?“+-×÷”是誰創(chuàng)造的?一列火車有幾個門?到站后列車員要說些什么?“元芳,你怎么看”出自何處?……這些“雷人”題除了考倒學生,讓人啼笑皆非外,真能看出考生的素養(yǎng)和潛能?
此外,自主招生的考試時間不固定,甚至隨意更改,給考生備考和中學教學帶來不利影響。這樣的“自主”過于自由隨意,只會誤導,甚至干擾中學正常的教學秩序。
不要忘記為了什么而出發(fā)
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說:“我們已經(jīng)走得太遠,以至于我們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現(xiàn)在應該是好好思考總結的時候了。
一是教育主管部門要對高校自主招生進行“頂層設計”:自主招生到底招什么樣的考生?自主招生要不要增設筆試?若要筆試,在什么時候進行最好?自主招生怎樣銜接中學的學業(yè)水平考?各高校的考試時間安排怎樣更合理?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
二是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導向要明確:要有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促進中學的教育教學改革。雖然高校是創(chuàng)新人才的“出口”,但中學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沃土”,沒有“沃土”哪來鮮花?
三是考生要知道“自主招生”不是人人都適合的,可以自問一下:我是那5%嗎?“自主招生”也不是靠突擊補課和培訓能應付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