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來將這樣培養(yǎng)大學生
2013-12-27 11:16:38人民日報文章作者:趙婀娜 孫蕊
未來的大學,應該如何培養(yǎng)人才?這個問題看似遙遠,實則近在眼前。一面是科技對教育模式的改變:MOOC(慕課)的到來,顛覆著傳統(tǒng)學習方式,大學的圍墻漸被打破,“反轉課程”或成為現(xiàn)實。一面是現(xiàn)有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滯后:學生掌握知識能力很強,創(chuàng)新思維與學習能力卻顯得不足,高校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技術人員,卻始終難以回答“錢學森之問”。
不少高校也曾思考和探索,但改革一直限于局部,難成系統(tǒng)。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召開2013年度教學工作大會,發(fā)布的未來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令人耳目一新。不管是“大類招生+通識教育+自選專業(yè)+本科導師制+完全學分制”的改革“套餐”,還是“爭取到2016年實現(xiàn)全校打破院系壁壘,實現(xiàn)按照文、理、工、管理等學科大類招生培養(yǎng)”,都讓我們感受到大學教育突破的足音。——編者
學
文科院系試行大類招生和完全學分制,到2016年或完全打破院系壁壘
不少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喜歡所選專業(yè)。但“改換門庭”并不容易,多數(shù)學生仍不得不按照統(tǒng)一的步調完成學業(yè)。常有學生抱怨,大一、大二被老師布置的內容占滿,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卻無暇涉獵。
我們的大學何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從“被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變成“由自己選擇成為什么樣的人”?1年前,北航開始探索,嘗試著賦予學生包括選擇專業(yè)、選擇課程和選擇老師在內的自主權,以學生為本。
從2012年新生開始,北航試點在全校文科院系中試行大類招生,不分院系、不分專業(yè),進行通識教育培養(yǎng)。除了必修課,學生們可以在大量選修課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隨時尋求“本科導師”的幫助。到了大二,學生可自主選擇專業(yè)方向。
對于試點的文科大類學生,試行“完全學分制”。“以往的學期學分制,學生們步調一致、節(jié)奏一致,難以突出個體的特點和興趣方向。”北航教務處處長馮文全說,“‘完全學分制’則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路徑和軌跡都不相同,可以選擇盡可能多的學科方向,等到本科畢業(yè)時,如評價通過,就可以同時獲得幾個專業(yè)方向的學位認定。這就使得個性化培養(yǎng)成為可能。”
學生們還可以自主選擇心儀老師的課程:同一門課,如果有不同的老師同時開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生也可以選擇國內外其他高校的課程學習,由學校進行學分認定。
在北航校長懷進鵬院士看來,“通過自主學習,力求實現(xiàn)學生‘從掌握知識為主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lsquo;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并重的主動學習’。”
“當然,到2016年能否實現(xiàn)完全意義的打破院系壁壘,實行文、理、工、管理等學科大類招生,現(xiàn)在還無法完全確定,這要依據(jù)試點學院的成效,也要看各學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是否完善。”馮文全表示,一旦時機成熟,完全按照大類招生將可能真正實現(xiàn)。
教
學生“用腳投票”選擇老師,形成教授講授與教輔團隊協(xié)助的新機制
目前高校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弊端明顯:有的老師從頭到尾講PPT演示文稿,有的老師開課是被院系指派,“大牌教授”鮮有機會執(zhí)教本科生。
不過,按照北航的培養(yǎng)方案,老師必須“自我革命”,以適應學生的主動選擇。如果選課學生太少,學校可以停掉老師的課程。老師開課也可以打破院系界限,物理學院的老師可以開數(shù)學學院的課程,材料學院的老師可以開機械學院的課程……只要課程精彩、學生認可,學校就支持。
更大的挑戰(zhàn),來源于課堂,小班授課、討論式教學對教學水平的要求將大大提升。“當前,給本科生上基礎課的教授(含副教授)比例僅有10%;給本科生上專業(yè)基礎課的教授(含副教授)比例僅有31%,這是不科學的。”北航副校長鄭志明介紹,未來要讓全校教師保證教學投入,同時形成兩級教師團隊,“一級是以教授、副教授為引領的一流教學團隊,一級是面向青年教師、博士生、研究生建立競爭性上崗機制形成以青年教師為主的、穩(wěn)定的教輔團隊。”
“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僅靠課堂講授遠遠不夠。未來,學校課程要形成教授講授與教輔團隊協(xié)助的機制。對于個別交叉、綜合性的學科方向,還要實現(xiàn)多學科老師共開一門課。”馮文全說。
讓學生們“用腳投票”,能“迫使”學院院長、知名教授主動接觸學生。“增強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和機會,對于老師來說影響是最大的。老師們得使出渾身解數(shù),真正講好課。未來,優(yōu)秀教師被各校爭聘,也會成為增強學生自主權之后的必然趨勢。”馮文全說。
課
學分數(shù)量被削減至120—140個,課程少而精讓“反轉課堂”成為可能
目前,一名本科生4年所要修的學分大約在160個到180個。未來在北航,將會被削減到120個到140個。在校方看來,課程少而精,能省出時間進行課下小組討論、開展延展閱讀和自主研究,讓“反轉課堂”成為可能。
“當前大學課程體系有很多問題,比如課程總量、學時總量大,學生課下時間不足;部分課程間知識有重疊、有脫節(jié),實踐重視不夠;必修課數(shù)量過多,擠壓選課空間,方向劃分相對嚴格,限制跨方向選課,選課自由度低。”北航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高小鵬坦言。
減少學分并不是簡單的數(shù)量調整,而是通過頂層設計對教學體系重新規(guī)劃。“要建立‘寬專結合’的課程模式,幫助學生建立某個方向的系統(tǒng)知識體系。”高小鵬認為,要實現(xiàn)這一點需要相應調整教師隊伍,比如北航計算機學院就正在探索一門課程同時有包括理論教學組、實驗教學組、助教團隊在內的復合型教師團隊。
北航還在探索信息化教學模式,通過“本科教學信息管理與信息服務系統(tǒng)”,將每一位老師的教案和課件對學生開放、在線完成教師和學生的實時交流和互動反饋以及相互評價。
“在農業(yè)社會,教學方式是私塾制,一對一教學。在工業(yè)社會,教學方式是批量化教學,有統(tǒng)一的培養(yǎng)方案和培養(yǎng)進度。到了信息化時代,教學模式要實現(xiàn)基于互聯(lián)網的線上線下互動,讓‘反轉課堂’真正實現(xiàn)。”馮文全說。
“人為什么受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怎樣做好的教師?”在懷進鵬看來,未來的大學要通過模式的調整,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