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加工——高考語文閱讀的基本解答方式
2014-09-12 10:46:08新浪博客文章作者:王大績老師
2014年高考語文試題,都在求變,變化有大有小,但都是外在形式的變化;本質并沒有變化,也不會變化,因為這是被高考的環(huán)境、條件和任務所決定的。
打個比方,在語文試卷這張餐桌上,擺放著各種樣式的饅頭:大的、小的、方的、圓的、長的、扁的……但無論何種樣式,本質都是面粉蒸制的食品。語文學科有四個環(huán)節(jié):聽、說、讀、寫。高考語文是筆答考試,不考查“聽”和“說”,只考查“讀”和“寫”——即閱讀和寫作。
高考閱讀類試題的本質可以從兩方面認識:
其一,高考試題無論以何種形式呈現(xiàn),本質特征都必然是答案信息和干擾信息交織的。這是不以命題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
其二,無論解答何種題目,根本原則就是將交織在一起的兩類信息——“答案信息”和“干擾信息”——分割開,聚焦答案信息。
這一本質不會改變,解答高考語文閱讀類題目的基本方式也就很明確——聚焦。具體說就是:根據題目要求,對題目給出的文字材料“檢索·加工”。
閱讀的基本思維方式是歸納。平時我們閱讀一篇文章、一本書,就是在歸納。歸納也是“檢索·加工”,是一種自發(fā)、散漫的“檢索·加工”——沒人限定時間,沒有設置問題。高考閱讀是一種特殊的極端狀態(tài)下的閱讀——限定時間,設置題目。這就需要自覺的、清晰的“檢索·加工”意識。
經“檢索”分割兩類信息,“加工”答案信息,是生活中不自覺的常態(tài)。“檢索·加工”的自覺意識,就是對這種常態(tài)的明確與強調。
語言運用和表達的題目,也是閱讀類題目,只是所用文字材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句話、幾句話、一段話。這些題目具有與整篇文章閱讀相同的規(guī)律,可以說是現(xiàn)代文閱讀的基礎。解答題目的基本方式為“檢索”或“檢索·加工”。這里舉例說明。
[成語使用要點]①成語:調動積累,明確成語適用對象和感情色彩;②使用:就語境相應對象和感情色彩,檢索聚焦判斷依據的詞語。
[例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br />
A。他性格比較內向,平時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課堂上就變得振振有詞,滔滔不絕,所以他的課很受學生歡迎。
B。泰山幾千年來都是文人墨客們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典籍中,留下了眾多頌揚泰山的詩詞文章。
C。張經理語重心長的一席話,如電光火石,讓小余心頭淤積的陰霾頓時消散,再次燃氣爭創(chuàng)銷售佳績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遞行業(yè),經過幾年的激烈競爭,大部分企業(yè)都已經轉行或倒閉了,市場上只剩他們幾家平分秋色。
[簡析]A。滔滔不絕:自覺理由充分,強詞奪理,說個不休。
成語對象:說。感情色彩:貶義。語境判斷依據:歡迎。感情色彩不恰當。
B。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
成語對象:文獻、資料等。感情色彩:褒義。語境判斷依據:典籍。成語對象和感情色彩都恰當。
C。電光火石:比喻事物瞬息即逝或行動迅速。
成語對象:事物或行動。感情色彩:褒義。語境判斷依據:一席話。成語對象不恰當。
D。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平局不分高下。
成語對象:雙方。感情色彩:褒義。語境判斷依據:幾家。成語對象不恰當。
參考答案:B。
“例1”全題共200多字,經檢索、聚焦,考查的實質如下:
下面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氖?br />
A。振振有詞受歡迎B。典籍浩如煙海C。電光火石一席話D。幾家平分秋色
[近義詞語要點]①詞語:聚焦近義詞語的相異語素,比較二者的差異;②使用:在填詞橫線前后的語句中,檢索聚焦判斷依據的詞語。
[例2]依次填入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傥膶W藝術創(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為創(chuàng)作而形成的。
、谝惠v運載鹽酸的貨車在高速公路上發(fā)生側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門的人員迅速趕赴出事現(xiàn)場,并做出了緊急。
、郾kU絲是電路安全的報警器,當電路里的電流超過允許值時,保險絲就會,從而切斷電源,保障線路和電器的安全。
A.原形處置融化B。原型處治融化
C.原型處置熔化D。原形處治熔化
[簡析]第一組近義詞語:原形、原型(比較“形”和“型”:前者泛指“形態(tài)”,后者特指“模型”)
填詞橫線前后語句: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為創(chuàng)作。檢索聚焦判斷依據:創(chuàng)作。
為原形創(chuàng)作——不正確;為原型創(chuàng)作——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