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造“夢之隊”
2016-09-09 13:29:10中國教育報文章作者:俞可 朱羽瀟
導語:隆重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旨在動員全國人民更加充滿信心朝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勝利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指出:“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教師筑夢,唯有甘守三尺講臺。
育人即為傳道。身為筑夢人,教師須以打造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為理想,奉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為信念。通過牢固樹立并矢志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師可自覺增強立德樹人的使命感與教書育人的責任感。
《周禮·地官司傳序》中說,“師者,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傳道乃教師第一職責。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傳道為先。道為何物?古今中外,詮釋各異。道即核心價值觀。而在當下中國,道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體現(xiàn)了古圣先賢的思想,體現(xiàn)了仁人志士的夙愿,體現(xiàn)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著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民族和國家最持久、最深層和最磅礴的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為弘道之舉。教師之天職,是弘道,更是傳道。
教書亦作立德。“讀書即是立德”,教書亦為立德。前者為自立自達,后者為立人達人。習近平總書記殷殷期待廣大教師,“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jīng)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zhuǎn)化為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價值塑造能力,引領(lǐng)學生健康成長”。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師范”概念由此而來,凸顯為人師表。中華文化歷來倡導言傳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育人先育己。古往今來,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韓愈《師說》中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教師的合法性既來自德高身正并弘揚大道,亦來自循循善誘弟子以道,更來自弟子對授受之道的推己及人。無論古代中國化身圣賢的教師,還是古希臘化身智賢的教師,均像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中所說,“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由弟子通過日常生活踐行,把所求之道在人與人之間、在代與代之間蕩漾開來。今日,傳道的可持續(xù)性便可通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化、踐行與弘揚來檢驗。
講臺堪比初心。教室是教師的物理場域,課堂是教師的精神場域。物理場域有界,精神場域無際。身處一個“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教師把傳道滲透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wù)的方方面面,覆蓋到校內(nèi)園地、校外天地以及現(xiàn)實世界、虛擬空間。好老師的內(nèi)心深處激蕩著“用一輩子備一堂課、用一輩子在三尺講臺默默奉獻的力量”,在教書育人中縱情迸發(fā)。
“當老師,就要心無旁騖,甘守三尺講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咐廣大教師,在三尺講臺上編織“仁而愛人”的事業(yè)——對學生的愛,對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的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好老師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潤學生的心田,使之成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并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的強大精神動力。好老師的初心凝聚于三尺講臺,甘守三尺講臺即為不忘初心。
筑夢方可圓夢。實現(xiàn)中國夢,歸根到底靠教育。作為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以及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教師傳道直接影響中國夢的實現(xiàn)進程。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桿,激發(fā)教師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與自覺性,點燃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反思性與創(chuàng)新性,推動教師在傳道過程中增強主體意識、提升主體能力、發(fā)揮主體作用,夯實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唯此,在為學生播種并點燃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教師亦可使自己的教育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