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備考文化常識分類匯編:古代官職(5)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18-10-17 18:11:40
8.其他。
視事:任職。例如:是時,茂陵守尹公新視事。(《漢書.游俠傳》)
下車:官史初到任。例如:自明府(對郡守的敬稱)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史。(《后漢書.劉寵傳》)
解褐:脫去粗布衣服,喻人任為官。例如:紹懼不自容,將解褐故咨之于濤。
階段檢測一 古代官職
1.下列各項有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古代的爵位常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這些爵位除了同姓王侯外,其余多是因為事功和世襲而封的。
B.禮部"管理全國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國子監(jiān)屬于禮部管理的范疇。
C.代職位中有一些逐步演化為虛銜,例如"太師""太保"等,沒有具體職權(quán),多表示皇族的信任和恩寵。
D.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吏官,后掌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御史有權(quán)彈劾皇帝的過失。
2.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即一切財政事宜,其長官稱尚書,下設副職稱侍郎。
B.翰林院學士在唐代是皇帝的秘書、顧問,他們學識淵博,明清時期長負責給皇帝講學。
C.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gòu)中的最高職位,是秉承君主主旨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的朝代不設丞相職位。
D.刺史本是中央的官員,東漢以后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的朝代稱為太守、知州、縣藤子京曾任巴陵郡太守。
3.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來源:Z。xx。k.Com]
A.參知政事是宋代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zhí)"。范仲淹曾任此職。
B.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gòu)。任職者一般是滿足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兼任,漢人不能任職。
C.屈原曾經(jīng)任楚國的左徙,左徙的主要職責是規(guī)諫皇帝、舉薦人才,和后世的左右拾遺相當。
D.侍郎原來是指宮廷近侍,唐代成為六部尚書的副職;郎中原先是宮廷侍衛(wèi),唐代是侍郎手下的高級官員。
4.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節(jié)度使是唐代總攬數(shù)州軍政事務的官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內(nèi)地也遍設,造成割據(jù)局面,因此世稱"藩鎮(zhèn)"。
B.大司馬是漢代最高一級武官,廷尉是它的副職。太尉是宋代最高一級武官,《水滸傳》中的高俅曾任此職、
C.參軍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所說的參軍蔣琬;晉以后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
D.都督是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當于節(jié)度使或州郡刺史。
5.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從事是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里胥是管理鄉(xiāng)里事務的公差。
B.三省中有決策功能的是中書省和門下省,他們負責討論、草擬、審查、頒發(fā)法令,尚書省執(zhí)行法令。
C.古代的官名有的職位變化很大,例如令尹在戰(zhàn)國時候的楚國是最高軍政長官,明清是期指的是縣令。
D.古代的降職可以稱"除""謫""貶""黜""左遷",古代代理官職可以稱"攝""署""代""權(quán)"。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