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練習:古代詩歌鑒賞
2018-10-18 09:41:38學科網
古代詩歌鑒賞
1.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1)~(2)題。(11分)
錢塘觀潮
施閏章
海色雨中開,濤飛江上臺。
聲驅千騎疾,氣卷萬山來。
絕岸愁傾覆,輕舟故溯洄。
鴟夷【注】有遺恨,終古使人哀。
【注】 鴟夷:皮袋,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據《吳越春秋》等記載,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因勸諫吳王夫差而被疏遠、賜死。伍子胥臨死時,囑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來或者把頭割下來懸掛在南城門上,以便看到吳國的滅亡。吳王大怒,下令用鴟夷把他的尸體包裹起來,投入錢塘江。后來伍子胥化為錢塘江潮潮神。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首聯(lián)“海色雨中開,濤飛江上臺”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觀潮,潮水來時,在迷蒙的雨點和潮水沖擊下,海色隨潮水展開。潮來時浪濤飛向錢塘江上的觀潮臺,極寫潮水聲勢之大。
B.頷聯(lián)“聲驅千騎疾,氣卷萬山來”同時運用了比擬、夸張、視聽結合等修辭手法,寫出了錢塘江潮仿佛驅趕著千軍萬馬,又仿佛將千萬座山席卷而來,氣勢驚心動魄。
C.“絕岸愁傾覆”中運用一個“愁”字,通過寫岸邊峭壁被潮水拍打時生怕被沖垮,寫出了詩人對潮水沖垮堤岸的擔憂之情。
D.“輕舟故溯洄”一個“故”字,寫江中弄潮兒故意在潮水上漲時隨著潮頭起伏騰躍,在水中回旋,寫出了弄潮兒的高超本領。“故”與“愁”兩字的對舉富有生趣。
E.前三聯(lián)寫觀潮所見之景象,詩人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極力描寫潮聲之大,水勢之猛,寫實中滲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動,體現(xiàn)了作者非凡的語言駕馭能力。
BC [B項,“視聽結合”不是修辭手法。C項,這里的“愁”字是擬人的手法,通過寫岸邊峭壁被潮水拍打時生怕被沖垮,寫出了潮水的氣勢。]
(2)詩歌的尾聯(lián)對表現(xiàn)詩歌的主題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史載,春秋時楚國人伍子胥,其父伍奢、兄伍尚都被楚平王殺害,他逃奔吳國,先佐吳王闔閭伐楚國,后又佐吳王夫差(闔閭之子)打敗越國。最終,夫差聽信伯嚭的讒言逼迫伍子胥自殺,并下令將其尸首裝入“鴟夷革”拋進江中。后來傳說伍子胥怨恨吳王夫差,死后驅水為濤,因而,錢塘江潮又有“子胥潮”之稱。施詩尾聯(lián)發(fā)詩人觀潮之后的感慨,由觀潮聯(lián)想到伍子胥及其傳說,為伍子胥的冤死而鳴不平,筆墨轉換自然,耐人尋味。
【答案】 ①最后一聯(lián),把錢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氣勢,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滿遺恨的冤魂興起的。②借以江潮的怒態(tài)象征伍子胥的“遺恨”之大之強。③表達了作者對伍子胥充滿深深的同情、惋惜與慨嘆。④深化了詩歌的思想主題。
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11分)
西 村
陸 游
亂山深處小桃源,往歲求漿憶叩門。
高柳簇橋初轉馬,數(shù)家臨水自成村。
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詩記今夕,細云新月耿【注】黃昏。
【注】 耿:微明的樣子。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作者到西村“叩門求漿”,是在清風吹拂、新月初現(xiàn)的黃昏時分。
B.“初轉馬”與“小喬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剛剛”的意思。
C.“茂林風送幽禽語”意謂清風送來茂林深處的鳥鳴,襯出西村的幽靜。
D.“壞壁苔侵醉墨痕”意謂殘壁上青苔侵蝕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跡。
E.“茂林風”兩句,以“聲”“色”調動人的聽覺和視覺感受。如詩句“春來茗葉還爭白,臘盡梅梢盡放紅”也是“聲色兼?zhèn)?rdquo;的佳句。
AE [本題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詩歌首聯(lián)寫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寫西村群山環(huán)繞,仿佛是世外桃源。第二句“往歲”點明是往年,寫作者還清楚地記得往年游賞時敲門求水解渴的情景,這一句是作者回憶往事。而尾聯(lián)“記今夕”“新月耿黃昏”,所寫的“新月初現(xiàn)的黃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項不正確。E項,“爭白”和“放紅”只是體現(xiàn)了視覺,沒有體現(xiàn)聽覺,所以E項不正確。][來源:學*科*網Z*X*X*K]
(2)“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這是陸游的另一首記游詩《游山西村》。結合具體詩句,比較這首詩和《西村》在內容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詩歌的思想內容。要通過對兩首詩的內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來分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兩首詩歌都是寫景記游詩。《游山西村》通過寫農村豐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間水畔的明媚風光、古老的鄉(xiāng)土民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夜游,表達了自己對淳樸民風、民俗的熱愛。其中頷聯(lián)“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傳的哲理名句。《西村》則側重寫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此地鄉(xiāng)村風景的熱愛。
【答案】 相同點:都寫鄉(xiāng)村風光和對鄉(xiāng)村的熱愛之情。
不同點:①《西村》側重寫自然風光,《游山西村》側重寫鄉(xiāng)村人情和古風民俗。②《游山西村》還體現(xiàn)出深刻的哲理。
3.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11分)
醉翁操①
蘇 軾
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②。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③,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④。
【注】、贀驹~序,歐陽修喜愛瑯琊幽谷的山川奇麗、泉鳴空澗,常把酒臨聽,欣然忘歸。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閑記譜,請?zhí)K軾填詞。②蕢:草筐!墩撜Z·憲問》:“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③童巔:山頂光禿,山無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響空山”與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寫出了山的空寂。
B.“荷蕢”兩句以《論語》中荷蕢者對孔子擊磬的評價,贊賞醉翁懂得鳴泉之妙。
C.“醉翁去后”兩句描寫醉翁離開瑯琊后,作者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之情。
D.詞作最后三句是說醉翁雖已離世,聲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卻仍然得以留存人間。
E.詞作開篇幾句運用了以聲寫聲的手法,用玉聲形容泉聲的清亮圓潤。如“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兩句,也是以聲寫聲。
CE [本題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項,曲解文意,“朝吟夜怨”的“吟”字并非是指作者的“吟誦”,而是指泉水流動的聲音,所以C項錯誤。E項,“商聲”“羽聲”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聲寫聲。]
(2)歐陽修《醉翁亭記》描寫了瑯琊山的四時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以山水自適、與民同樂的情懷。與之相比,蘇軾這首《醉翁操》所描寫的景色和所表現(xiàn)的情懷有何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詞的上闋描繪了山谷空寂、明月皎潔、山風輕拂、夜露潤物的美好景色,醉翁在這樣的境界中彈奏的樂曲清瑯、圓潤,響徹空山,令詞人向往這種人與自然相融的境界。下闋主要是抒情議論,醉翁的嘯詠與流泉相應,醉翁去逝了,流泉仿佛在早晚幽咽,詞人借山有時光亮、水有時回轉與自己對醉翁的思念無盡對比,表達對醉翁的思念之悲。
【答案】 要點一:泉響空山、月明風露的幽靜之景,醉翁嘯詠與流泉之聲應和的景象,寫出作者對人與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來源:Z*xx*k.Com]
要點二:醉翁離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達了“思翁無歲年”之“悲”,作者借以抒發(fā)對歐陽修的懷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發(fā)了對歐陽修的懷念之情,也直接表達了“思翁無歲年”之“悲”。)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11分)
訴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氣爽,佇立江樓望處。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遙認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 殘陽里。脈脈朱闌靜倚。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暮云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里。盡日空凝睇。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對“故人”的思念是全詞的中心,所以作者將“故人”寫得具體形象,聯(lián)系柳永其他羈旅行役之詞來看,“故人”應指他在京都相識的民間歌妓們。
B.作者很注意上下闋之間和意群之間的照應和映襯。如“佇立”與“靜倚”,“望處”與“凝睇”,“殘陽”與“遠水生光”等,它們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
C.“殘陽”“黯然情緒”“愁無際”“秋光老盡,故人千里”等詞語,是詞人悲秋所生的遲暮之感與身處異鄉(xiāng)所生的懷人之悲的混合。
D.詞的下闋抒發(fā)了詞人“秋光已盡”的遲暮之感和久望不見的懷人之悲。以詞人“凝睇”的動作描寫作結,情感表達含蓄蘊藉。
E.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結,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空”字極富表現(xiàn)力,既有望而不見之意又寫盡了內心的空落和無奈之感。
AD [A項,本詞中作者并未將“故人”寫得具體形象,而是含糊其辭的。D項,“凝睇”是神態(tài)描寫。]
(2)詞的上闋中描寫的景物的特點前后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抓住詞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氣爽”“水生光”“山聳翠”等,給人以遼闊、清新優(yōu)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斷橋”“幽徑”“漁村”“孤煙”等,給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詞的上闋中,前四句寫雨晴氣爽、江水澄明、遠山蒼翠,給人以平遠開闊、清新優(yōu)美之感。后三句抓住斷橋、幽徑、漁村、孤煙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圖,給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5.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11分)
古風(其十)
李 白
齊有倜儻生,魯連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注】 ①魯連:魯仲連,戰(zhàn)國齊人。他說服魏與趙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趙國重臣。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三、四句與曹植詩句“大國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運用比喻的方法表達贊譽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嘆魯仲連的功績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陽一樣將被后人漸漸遺忘。
C.本詩最后兩句,以“澹蕩人”與開頭的“倜儻生”相呼應,意在表明詩人的志趣。
D.李白在詩中盛贊了魯仲連的高風亮節(jié),并把他引為“同調”,內容顯豁,感情深摯。
E.這首詩直書其事,寥寥數(shù)句,給讀者刻畫了一個高蹈而又仗義的歷史人物形象,其中也委婉含蓄地寄寓了詩人自己的理想。
BE [本題從理解詩句含意的角度考查對詩歌表達技巧和內容的理解。“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將魯仲連比喻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輝閃耀。這句形容魯仲連的光芒能穿越時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因此B項中“感嘆魯仲連的功績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陽一樣將被后人漸漸遺忘”錯誤。E項,“委婉含蓄”不對,實際上是“直抒胸臆”。]
(2)前人評此詩:“此托魯連起興以自比。”結合詩句,談談李白借魯仲連表達了自己怎樣的人生理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從詩歌的思想內容角度來考查對詩歌的理解。詩歌末句“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表明作者以魯仲連為楷模,借魯仲連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繪魯仲連的詩句,根據對這些詩句的理解分條概括出魯仲連的性格特點。然后結合對史實的了解,對這些詩句加以解釋,并聯(lián)系李白自身的境況作答。描繪魯仲連形象的是5~8句,“卻秦振英聲”指說服魏與趙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來,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時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指當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謝時,他卻推辭離去,可見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魯仲連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魯仲連一樣淡泊名利,最終能功成身退。
【答案】 要點一:輔弼天下,建功立業(yè)。結合詩句:“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
要點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結合詩句:“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6.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11分)
柳 堤
[明]金鑾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
十里籠晴苑,千條鎖故營。
雨香飛燕促,風暖落花輕。
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一、二句點題,寫“春江”暗含江邊之“堤”,寫“密樹”點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題,“十里”承“春江”,寫堤長;“千條”承“密樹”,狀柳茂。
C.三、四句寫柳堤晴日的靜景,五、六句寫雨天的動景,以靜寫動,借靜襯動。
D.“啼鶯”“飛燕”“風暖”“落花”具體生動地描繪出暮春時節(jié)的美麗景色。
E.“雨香飛燕促”中“香”的用法與“花經宿雨香難拾,鶯在豪家語更嬌”中“香”的用法相似。
CE [本題從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角度來考查對詩歌的理解。C項,三、四兩句并非純寫晴天景色,“十里籠晴苑”化用了“臺城柳”典故,“千條鎖故營”則暗指“細柳營”,這兩句無“柳”字,卻緊扣了“柳”這一詠寫重點。五、六兩句不全是寫雨天景色,“風暖落花輕”應是晴天景色。這兩句寫的都是動景,但并非以靜襯動,而是“以動寫靜,借動襯靜”。因為五、六句中動景是飛燕、落花,而本詩的核心描寫對象是柳,如果說成是以靜襯動,則是以柳樹去襯托飛燕、落花,主次就完全顛倒了。E項,用法不同,前者是運用通感的修辭,后者指花香。]
(2)這首詩運用了由景及理的寫法,這種寫法在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等詩中也有體現(xiàn)。任選上述詩歌中的一首,也可選取其他詩作,具體說明其中景和理的內容,并分析景理之間的關系。(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從詩歌的表達技巧入手來考查對詩歌的鑒賞。古典詩歌常常通過對客觀景物來揭示一種哲理,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寓理于景”“理景交融”。“景”就是意象,透過那清晰明凈的意象,由表及里,我們可以看到蘊藏在其中的哲理。
【答案】 示例:《題西林壁》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景、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告訴人們?yōu)槿颂幨赖囊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fā)議論,而是由景及理,緊緊扣住游山所見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
7.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11分)
重九夜偶成
黃仲則①
悲秋容易到重陽,節(jié)物②相催黯自傷。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風不雨倍凄涼。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戀戀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親⑤話真切,一燈滋味異他鄉(xiāng)。
【注】 ①黃仲則:清代詩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詩時短駐家中。②節(jié)物:隨時節(jié)改換的事物,此指重陽節(jié)的菊花。③人如雁:謂人似旅雁,終年南北翔游,棲無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親:老母。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首聯(lián)以“重陽”“節(jié)物”緊扣詩題的“重九”,而“節(jié)物”又關聯(lián)下一句中的“花”。
B.頷聯(lián)寫重陽節(jié)飲酒賞菊,且無風無雨,這些雅事樂景與詩人內心寂寞凄涼形成對比。
C.頸聯(lián)寫極目所見:水郭邊還有那些身著寒衣的旅人們奔波在外,增添了詩人的憂傷。
D.尾聯(lián)的內容情感與前三聯(lián)一脈相承,語意與情感的渲染,使得詩歌的內涵更為豐富。
E.“戀戀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寫出了詩人幽冷、凄清、惆悵的主觀感受。
CD [C項,是想象或回憶的內容,不是極目所見。D項,尾聯(lián)的內容情感與前三聯(lián)明顯不同,應為“語意與情感的突轉”。]
(2)“差喜衰親話真切,一燈滋味異他鄉(xiāng)”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源:學?。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這兩句詩中有“喜”;詩人能在家里陪老母親過重陽節(jié),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這兩句詩中也有“悲”;詩人長期漂泊在外,常有寂寞凄涼之感,雖有短暫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這“喜”是以“悲”為底色的,喜中有悲。
8.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11分)
遠懷舍弟穎、觀等①
杜 甫
陽翟空知處,荊南近得書②。
積年仍遠別,多難不安居。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猶錯莫③,花萼尚蕭疏。
對酒都疑夢,吟詩正憶渠④。
舊時元日會,鄉(xiāng)黨羨吾廬。
【注】、偕岬埽簩ψ约旱艿艿闹t稱。杜甫有四弟:杜穎、杜觀、杜豐、杜占。②陽翟:今河南禹州。荊南:今湖北荊州。杜甫安史之亂后曾流落荊南。③錯莫:紛亂昏暗。④渠:代詞,表示第三人稱。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第一、二句“陽翟”對“荊南”,以空間的遠隔寫出了詩人與弟弟們天各一方。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現(xiàn)出兄弟分隔時間之久,空間之遠,寫盡詩人內心的無奈。
C.第五、六句寫春風又起,冰霜消融,物候變換中暗寓著時光流逝、老去無為的感慨。
D.第七、八句寫云天昏暗,屬遠景;花萼稀疏,屬近景。兩句寫出詩人的愁情無所不在。
E.全詩詩意蘊藉,真摯感人,雖無一字寫思念之情,卻處處緊扣題中的“懷”字來寫。
CE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通讀詩作可知,詩歌的主旨是懷人,主要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親人思念的苦痛。C項,“老去無為”的感慨屬無中生有。E項,“雖無一字寫思念之情”有誤,詩句“吟詩正憶渠”中“憶渠”的意思是懷憶眾兄弟。]
(2)為什么“舊時元日會,鄉(xiāng)黨羨吾廬”?這兩句是如何表達感情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第一問,問“鄉(xiāng)黨”為什么羨慕“我”家的“元日會”,聯(lián)系前文,可知“舊時元日會”實際上寫的是兄弟們歡樂相聚、其樂融融的歡愉場面,大家庭的和諧美好,讓鄉(xiāng)鄰稱羨。第二問,考查抒情方式。首先考慮所抒發(fā)的情感內容,詩歌抒發(fā)的是思念親人的苦痛之情;再考慮抒情憑借的方式,此處是回憶“舊時元日會”的美好情景,由此可知詩人是在用往日虛景樂景,襯托今日實景哀情,是以虛寫實,運用了反襯手法;卮饡r結合具體詩句組織答案即可。
【答案】 第一問:這是因為在元日廟會上,眾兄弟相聚所擁有的歡樂和諧的氛圍,在動蕩的時局中實為難得。第二問:用了以虛寫實的手法。在對往昔相聚情景的追憶之中,蘊含著現(xiàn)實生活中兄弟遠隔的悲傷(或:用了以樂景襯哀情的寫法。往昔相聚時,兄弟情深讓鄰人稱羨,這一派歡樂的景象反襯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傷,以樂景襯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層)。
專題提升練(十四) 古代詩歌鑒賞(B卷)
(對應學生用書第307頁)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11分)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劉禹錫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臨事異黃丞相①,三黜名慚柳士師②。
歸目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桂江③東過連山④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注】 ①黃丞相:西漢時賢相黃霸,受漢宣帝信任,兩次出任潁川太守,清名滿天下。②柳士師:柳下惠。士師,獄官!墩撜Z·微子》:柳下惠為士師,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處指柳宗元將要前往的柳州。④連山:指詩人所往之地連州。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開頭一、二句以敘事起,勾畫出詩人和朋友屢遭挫折的經歷,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
B.詩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異”兩字,帶有自嘲的口氣,暗含對當政者的不滿和牢騷。
C.“名慚”意為自己聲名比不上柳士師,表現(xiàn)了詩人仕途不順聲名不顯,心情失落。
D.“并”“盡”二字有情有致,描繪出兩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翹首仰望之景。
E.詩人以“回雁”“哀猿”反襯離別之情,詩境也變而凄厲了,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CE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C項,理解錯誤,“柳士師”指柳下惠,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貶黜,這里也指同樣被“三黜”過的柳宗元,他們都是因堅持正確的政見而遭打擊,“名慚”實際是對劉柳齊名自愧不如的謙辭,表達了對柳宗元的敬重之意。E項,手法分析錯誤,“反襯”錯,此處以哀景襯哀情,應是正襯。]
(2)“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是柳永名作《雨霖鈴》的結句。比較這首詩的尾聯(lián)和《雨霖鈴》的結句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異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先審清題意,根據題干,要從“內容”和“手法”兩個角度對兩首作品的結句進行分析,找出異同。內容上,兩首作品抒發(fā)的都是離愁別緒,這是思想情感上的相同點;但兩者所抒發(fā)情感的對象不同,一是對朋友,一是對愛人,這是不同點。手法上,相同之處,兩首作品都有虛寫,“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桂江東過連山下”都是想象;不同之處,柳詞是直接抒情,劉詩是以景結情,屬間接抒情。
【答案】 內容上:情感相同,都是抒寫離別之愁緒;對象不同,柳詞抒寫與愛人離別之愁,劉詩抒寫與朋友離別之愁。手法上:同為想象別后之景,采用虛寫手法。但柳詞直抒胸臆,以千種風情襯盡羈旅愁苦,人間別恨;劉詩以想象之景結情,寄離情于山水。
2.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1)~(2)題。(11分)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蓮花蓮葉柳塘西,疏雨疏風斜照低。
竹籜①冠輕容雪鬢,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飲雙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擬孤山閑放鶴,鵓鳩②恰恰向人啼。
【注】、倩X(tuò):竹筍上一片一片的皮。②鵓鳩:即斑鳩。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5分)
A.首句點明“小步”的地點,并描寫出雨后蓮塘的美麗景象,兩個“蓮”字連用,具有音韻之美,也暗示出對美景的喜愛。
B.第二句點明“小步”的時間,并通過風輕雨疏、夕陽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霽之時明麗、清新的氛圍。
C.頷聯(lián)描寫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狀,并通過描寫一路所見竹筍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現(xiàn)了春天的生機勃勃。
D.尾聯(lián)寫詩人為鵓鳩動聽的啼叫打動,而不打算過孤山放鶴的隱逸生活,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當下生活的喜愛之情。
E.詩歌緊扣“雨余”著筆,選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見而富有特色的景物進行描寫,細膩生動,情景交融。
CD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C項,“竹籜冠輕容雪鬢”寫的是竹筍的樣子,并沒有寫竹筍破土而出的景象。D項,“直抒胸臆”不恰當,尾聯(lián)寫詩人聽到鵓鳩啼鳴催耕而想到要珍惜光陰,自強不息,表意含蓄。]
(2)本詩風格清新,其“清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清新”指清爽而新鮮,可從語言、形象、思想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語言方面,本詩遣詞造句不事雕琢,符合“清新”的含義;形象方面,本詩選取的“蓮”“柳”“竹筍”“砌草”等意象清新自然;思想內容方面,詩人寫自己在雨后美景中散步時的所見所聞,情感輕松愉悅。
【答案】 ①語言清爽。用語不事雕琢,明白曉暢,如“蓮花蓮葉”“疏雨疏風”“垂虹疑飲雙溪水”等。②景物清新。柳塘蓮葉、砌草柔美、彩虹飲水等描繪出雨后風景的清新自然。③情感輕松。雨余散步,見美好春景,落寞中暫得輕松愉悅。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11分)
點絳唇
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祀H征鴻,遙認行如綴②。平生事③,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注】 ①王禹偁:巨野(今屬山東)人。在朝為官敢于直言諷諫,屢受貶謫。曾貶黃州,又遷蘄州(今屬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風的詩文家。②如綴:排列成行很整齊,如連綴在一起。③平生事:這里指向來所追求的功名事業(yè)。
(1)下列對詞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雨恨云愁”一句運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寫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悵,以表現(xiàn)詞人的心緒。
B.“江南依舊稱佳麗”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著美麗的景象,“依舊”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C.“水村”兩句抓住江南水鄉(xiāng)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進行細致刻畫,展現(xiàn)了一片明麗、溫馨的景象。
D.“天際”兩句承上片寫景而來,視角由低而高,轉向空中。詞人用“天際征鴻”來反襯自己的碌碌無為,以物襯人。
E.詞人遙見“天際征鴻”觸發(fā)了“平生事”的聯(lián)想,并將“平生事”凝聚在對“天際征鴻”的睇視中,含蓄而深沉。
AC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A項,“雨恨云愁”移情于景,是擬人而不是比喻。C項,“展現(xiàn)了一片明麗、溫馨的景象”錯,這兩句詞展示了這樣一幅景象: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孤”“細”二字暗示了詞人凄清傷感的情緒。“一縷”是說人煙稀少,漁村里人家很少,展現(xiàn)的應是一片寂寥、蕭瑟的景象。]
(2)這首詞抒發(fā)了詞人的哪些情感?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源:學§科§網]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分析本詞所抒發(fā)的感情,既要緊扣詞人所憑借的意象,還要聯(lián)系詞人的身世處境。本詞所描寫的江南景象,明顯帶有詞人的情緒——愁恨,再結合詞人此時處境,可以體會到所抒發(fā)的是遠離故土、客居異鄉(xiāng)的孤獨愁恨;再把“天際征鴻”“平生事”聯(lián)系起來,可知詞人是表達壯志難酬的苦悶、惆悵;“誰會憑欄意”則可讀出詞人的知音難覓的抑郁。
【答案】、倏途赢愢l(xiāng)的孤獨:詞人賦予江南的雨、云以“恨”“愁”,足見其心中郁積著深沉的愁悶。②壯志難酬的惆悵:借天邊鴻雁展翅高飛,表現(xiàn)自己屢遭貶謫、不能大展宏圖的苦悶。③知音難覓的抑郁:“誰會憑欄意”的感嘆表達了詞人心志無人可訴的痛苦。
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11分)
青玉案
黃公度①[來源:學§科§網]
鄰雞不管離懷苦,又還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橋月館,水村煙市,總是思君處! ⊙`②殘別袖燕支雨③,謾留得、愁千縷。欲倩歸鴻分付與。鴻飛不住,倚闌無語,獨立長天暮。
【注】、冱S公度:福建人,此時在泉南任職期滿,秦檜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臨安。②裛(yì):沾濕。③燕支雨:夾著胭脂的淚水紛落如雨。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5分)
A.首句運用了擬人手法,以對報曉鄰雞的埋怨表明自己不愿離開的心情。
B.詞中“霜橋月館,水村煙市”以想象虛寫時空變換轉移,極富形象性。
C.“愁千縷”表面指奸臣當?shù)狼巴疚床分畱n,深層是離開家鄉(xiāng)親友之愁。
D.詞的結尾意境深遠,作者將難言之隱、入骨之痛都寄寓在獨立不言中。
E.本詞詞風柔美,格調優(yōu)雅,纏綿悱惻,顯示出婉約詞含蓄細膩的特點。
CE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C項,對“愁千縷”理解有誤,“愁千縷”前文寫離別,可見“愁”表面是指離開家鄉(xiāng)親友,而根據注釋可知,離別的原因是奸臣當?shù),故深層?ldquo;愁”是指奸臣當?shù)馈鴲u難消、壯志難酬、前途堪憂等。E項,本詞詞風婉約,但并非“柔美”“優(yōu)雅”,而是在婉約之中流露出激憤之意。]
(2)“欲倩歸鴻分付與。鴻飛不住”兩句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通讀全詞,把握情感。“欲倩”二句與上闋“回首高城音信阻”相照應,高城人隔,音信不通,紅淚裛殘,愁緒難排,他并不死心,還要取得聯(lián)系。于是,“欲倩歸鴻分付與”,托鴻雁以傳消息?墒“歸鴻”偏偏又像“鄰雞”一樣無情,連停也不肯停一下。作者對高城中人滿懷思念之情,但鴻雁無情,此情難寄,作者真正處于無奈之中了。其次聯(lián)系全詞和注釋。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泉南赴臨安時所作,作者對入京以后的政治前途感到擔憂,內心充滿矛盾、憤懣,而“鴻飛不住”,作者滿腹憤懣只能寄寓在不言之中,加深了情感。
【答案】 ①對高城中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因“高城音信阻”,故欲托鴻雁傳情,可見其思念之情。②此情難寄的無奈之情。鴻飛不住,無法傳信,可見此情難寄。③欲訴相思,鴻飛不住,更加深了作者的滿腹憤懣。
5.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2)題。(11分)
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淵明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
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殫。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清吹”“鳴彈”與“天氣佳”相呼應,以聲寫靜,渲染歡樂的氛圍。
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點在墓地的柏樹下,生與死的對照引人深思。
C.“清歌”“綠酒”寫集會時朋友之間或唱歌奏樂或飲酒作樂的場景。
D.“余襟良已殫”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詩人為歡作樂時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
E.本詩將個人與諸人對照,以結伴出游之歡樂反襯個人內心無盡的悲哀。
AE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A項,“以聲寫靜”分析不當,詩人主要寫飲酒作樂的歡樂氣氛,并非為了襯托“靜”。E項,“反襯個人內心無盡的悲哀”表述不恰當,陶淵明此詩表現(xiàn)的是看破生死的超脫。]
(2)有人評價此詩“平中見奇”,你對此是如何理解的?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解答本題,應從分析詩歌的內容入手。說“平”,是指詩歌用平淡的語言寫了平常的事件——在天氣晴好的日子里,詩人和一些朋友結伴出游;說“奇”,則奇在所游之地為墓地的柏樹下,并且是在“未知明日事”的情況下還能“為歡”,還能做到胸中郁積盡消、歡情暢飲,表現(xiàn)了其高于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
【答案】、僭姼枵Z言平實,場景普通。詩人用平淡的語言寫了在天氣晴好的日子里,與友人結伴出游、開顏暢飲的場景。②思想超脫,見識高邁。詩人能看破生死,安然享受當下,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11分)
東屯①北崦②
杜 甫
盜賊浮生困,誅求異俗貧。
空村惟見鳥,落日未逢人。
步壑風吹面,看松露滴身。
遠山回白首,戰(zhàn)地有黃塵。
【注】、贃|屯:在四川夔州(今奉節(jié))縣境。大歷二年(767)杜甫因避戰(zhàn)亂遷居到此。②崦:山。
(1)下列對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詩歌首聯(lián)概述百姓因“盜賊”般的貪官污吏的殘酷搜刮而陷于赤貧,甚至連偏遠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無所有。
B.詩歌頷聯(lián)中“空村惟見鳥”一句與王籍《入若耶溪》一詩中的“鳥鳴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襯托的藝術手法。
C.詩歌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圖景。詩人漫步山林,微風拂面,清露滴身,這令詩人產生了歸隱山林的想法。
D.詩歌尾聯(lián)體現(xiàn)了詩歌的跳躍性,詩句看似斷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語意為:眺望遠山,見戰(zhàn)地有黃塵,不忍久看而回首。
E.詩歌首聯(lián)直抒胸臆,頷聯(lián)、頸聯(lián)寓情于景,尾聯(lián)卒章顯志,直接揭示詩的主旨,這體現(xiàn)了杜詩手法的靈活多樣。
CE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C項,“這令詩人產生了歸隱山林的想法”錯,從全詩來看,貫串全詩的情感主線是詩人對民生、國家的關切和憂慮,頸聯(lián)描繪的山林圖景似乎舒緩了詩人的憤怒情緒,襯托出詩人內心的不平靜,但更加凸顯了一種荒涼、寂靜的氛圍,與“歸隱山林”無關。E項,尾聯(lián)并非卒章顯志,且未直接揭示詩的主旨。]
(2)詩歌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題,首先要了解每一聯(lián)的具體內容,然后結合注釋、情感詞等關鍵信息分析詩人的情感。首聯(lián),寫國家動亂頻仍,貪官污吏魚肉百姓,表現(xiàn)了詩人對這些“盜賊”的憤怒與痛斥。頷聯(lián),寫東屯北崦的荒涼,此地因為貪官的搜刮,百姓無法生存,紛紛逃亡。詩句以“惟見鳥”來襯托荒村的空無一人。頸聯(lián),寫山林景色優(yōu)美,詩人的情緒似乎略有舒緩,也襯托出詩人內心的不平靜,更加凸顯了該地的荒寂。尾聯(lián),通過詩人遠眺所見的“戰(zhàn)地”“黃塵”的描繪(虛寫),以及“回首”這一動作,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關切和憂慮。
【答案】、賹ω澒傥劾魟兿靼傩盏膽嵟和闯庳澒傥劾魟兿靼傩盏男袨,稱之為“盜賊”,謂其惡行為“誅求”。②對百姓的同情:社會民不聊生,百姓異常貧困,鄉(xiāng)村一片荒蕪,寄寓了詩人對百姓的深切同情。③對國家、民生的憂慮:詩人想起自身遭遇和遠處的戰(zhàn)火,對百姓、國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滿憂慮。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11分)
尋隱者韋九山人于東溪草堂
朱 灣
尋得仙源訪隱淪①,漸來深處漸無塵,
初行竹里唯通馬,直到花間始見人。
四面云山誰作主,數(shù)家煙火自為鄰。
路傍樵客何須問,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匐[淪: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化用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故事。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首聯(lián)緊承題意,點明入山尋訪隱者。詩人將“隱者”與“隱淪”作對比,把隱者隱居的東溪形容為仙源,流露出他對韋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頷聯(lián)“唯”“始”兩個副詞用得貼切,既表明詩人一路前行的狀態(tài),更惟妙惟肖地傳達了那種乍驚還喜的心情。從章法上看,此聯(lián)照應了上聯(lián)中的“仙源”一詞。
C.“四面云山誰作主,數(shù)家煙火自為鄰”巧用設問,一問一答,緊密呼應。“人”的出現(xiàn)給山色增添了幾分盎然的生氣。
D.尾聯(lián)以議論作結,標舉承平而隱的風尚。“朝市”泛指塵世。韋九山人為了逃避世俗煩惱以及無法入世的困惑,隱逸山林,實為避禍之舉。
E.全詩語言自然清新,詩脈婉轉流暢,意境淡遠悠長。詩人通過對隱者東溪草堂的描繪,表現(xiàn)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超脫情懷。
AD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A項,“詩人將‘隱者’與‘隱淪’作對比”說法錯誤。詩人以“隱淪”指代韋九山人,并無對比之意。D項,“韋九山人為了逃避世俗煩惱以及無法入世的困惑,隱逸山林,實為避禍之舉”說法與“標舉承平而隱的風尚”前后矛盾。“朝市”指塵世,“如今不是秦”指不是秦末亂世,韋九山人隱逸山林不是避禍之舉,而是天性使然。]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進行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整首詩所描繪的意境宛若世外桃源:隱者為“云山”之主,遍地鮮花,竹林密布,這些足見作者對這種隱居生活的喜愛?隙ù说氐“無塵”,對此地的喜愛從側面反映出作者對塵世生活的厭棄。把東溪草堂比作“仙源”,把韋九山人比作仙人,不辭偏遠地拜訪,可以看出作者對韋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答案】 ①對遠離塵世的隱居生活的喜愛。頷聯(lián)“唯通馬”“始見人”寫出了此地的幽邃安寧,頸聯(lián)描寫了一個四面云山、悠然寂靜、遠離塵俗的美好境地,宛若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表現(xiàn)出作者對幽靜僻遠的自然環(huán)境的喜愛,對隱逸生活的向往。②對污濁塵世的厭棄。首聯(lián)“無塵”二字寫出了作者對幽靜安寧的山林的欣賞,也透露出作者對污濁塵世的厭棄。③對韋九山人隱逸山林、天性使然的崇敬。如今已不是秦末亂世,韋九山人卻選擇了淡泊寧靜的隱居生活,這是一種高雅的境界;作者不嫌偏遠地前去拜訪,并把韋九山人所在之地東溪草堂比作“仙源”,也流露出他對韋九山人的敬佩之情。
8.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11分)
四月五日集陳園照山堂
范成大
尋壑經丘到此堂,官閑聊作送春忙。
短籬水面殘紅滿,團扇風前眾綠香。
盡卷簾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納山光。
洞門無鎖城門近,轉午雞啼日正長。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最恰當?shù)膬身検? )(5分)
A.首聯(lián)詩人說自己翻越山丘穿過幽谷來到照山堂,目的是趁著官場無事趕緊觀賞早春季節(jié)的景色,其中“閑”字反襯“忙”字。
B.頷聯(lián)描寫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籬笆墻圍繞,水面漂滿敗落的荷花,詩人輕搖團扇,各種綠葉的清香撲鼻而來。
C.頸聯(lián)描寫主人高掛窗簾、主客賞景飲酒的歡樂場面,“延”與“納”意指延請蒼翠竹色、迎接美麗山光,是擬人手法的運用。
D.尾聯(lián)說照山堂所在的園林墻門敞開,距離官署所在的城門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戀園景山光不想急著回城,“雞啼”以動襯靜。
E.全詩四聯(lián)皆對仗工整,用詞造句也濃墨重彩,如“殘紅”與“眾綠”就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整首詩意境雋永,蘊含無盡詩意。
CD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A項,“早春季節(jié)”錯,從詩題“四月五日”和詩句中“送春”可知,應是夏始春余。B項,“敗落的荷花”錯,根據生活常識,荷花敗落在秋季,詩中“殘紅”當為落入水中的桃花等。E項,“四聯(lián)皆對仗工整,用詞造句也濃墨重彩”錯,詩歌首尾兩聯(lián)不對仗,且用詞造句清新自然。]
(2)此詩作者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分析詩作抒發(fā)的感情,要抓住詩中的意象。本詩通過寫詩人尋壑經丘忙于送春和對“殘紅”等意象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對春天的眷戀之情。由“官閑”“卷簾旌延竹色”“杯酒納山光”“轉午”可以看出詩人和友人在一起把酒言歡的閑適,寫出了閑適之情。由對眼前美景的描繪和詩人不急于回城的表白,可見對友人、對美景的眷戀之情。
【答案】、賾俅褐椤T娙烁锌诼浼t、眾綠、竹色、山光,表達了熱愛自然的感情。②閑適之情。“官閑”之余,詩人尋壑經丘,踏春訪友,主客歡飲,體現(xiàn)了詩人閑適的生活情趣。③眷戀之情。尾聯(lián)說離城很近、不急于回城,表現(xiàn)了濃濃的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