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沁園春 長沙》教學設計(一)(3)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18-11-22 14:10:00
朗讀提示:要想象畫面,進入意境,讀出關注熱愛的積極情感。(板書:讀出關注)
B、“悵”、“問”直抒胸臆
詩人立而觀景,借景抒情,蓄積的情感終于爆發(fā)為直白的發(fā)問,升華為哲理的思索。這時候,站在我們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詩人,而是一個關懷天下的哲人。(板書:哲人)
朗讀提示:要讀出深思。(板書:讀出深思)
C、“攜”、“憶”、“記”懷人憶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喚起了詩人對年青時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動的思念和追憶,那是怎樣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補充事實,印證詞意:
1911年,18歲的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師讀書,常和同學在橘子洲一帶游覽游泳;
b.1918年4月,與何叔衡創(chuàng)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
五四時期,主編《湘江評論》,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引起了全國進步思想界的重視。
c.1915年9月,詩人印發(fā)反袁稱帝的小冊子;
1919年底組織和領導湖南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
這首詞用詩的語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討論:“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系親密團結。
“崢嶸”、“稠”表明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奮發(fā)有為。
“恰”引起的鋪敘表明人物的氣質稟賦、精神狀態(tài)和戰(zhàn)斗行動。
“糞土”形象不美,表現(xiàn)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
“中流擊水”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令人聯(lián)想到“中流砥柱”。
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lián)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舊世界宣戰(zhàn)的斗士(板書)。
朗讀提示:要讀出情志(板書)。
三、整合小結
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游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fā)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鑒賞方法:誦讀入境,抓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體會情感特征。
依據(jù)朗讀提示,朗讀全詞,讀出感情。
四、賞讀結束
放投影片毛澤東詩詞手跡,聽配樂朗誦帶。
請朗誦水平好的同學朗讀全詞,要求讀出感情
五、練習
1、全詩的\"詩眼\"是什么?
明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2、煉字煉意(體會下列詞句中加點字的好處。)
、、獨立寒秋
\"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凇恿直M染
\"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鷹擊長空
\"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④、魚翔淺底
\"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萬類霜天競自由
3、背誦這首詞。體味詞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詞句和開闊意境。
附: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讀出形象——立——造像寫意——游人獨立深思
讀出關注——看——借景抒情——詩人關懷天下
悵
讀出深思——問——直抒胸臆——哲人憶舊言志
攜
讀出情志——憶——懷人憶事——斗士主宰沉浮
記
誦讀關鍵詞?思路?抒情方式形象情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