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如何克服丟分的四大習慣?
2019-03-06 15:19:15三好網
很多考生知道高中地理怎么學,也熟知高考地理試題的模式,但是就是在考試時粗心大意,丟了不該丟的分數,實在不應該。高考還有一段時間,期中考馬上就來,趕緊改正過來吧。
一、字跡潦草,錯別字多
考生解答填空題、簡答題、實驗題時,常使用錯別字,造成表達意思錯誤或無法表達意思而丟分。例如:將“水槽”寫成“水糟”,“長頸漏斗”寫成“長勁漏斗”或“長徑漏斗”或“長頸露斗”,“元素”寫成“原素”,“原子”寫成“元子”,“置換反應”寫成“置換反映”或“質換反應”等等。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是看書不仔細,對字詞的書寫不細心。有些同學平時不注意書寫工整,養(yǎng)成潦草的習慣,從而使閱卷老師對考生所答內容分辨不清,作為錯誤處理而失分。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平時練習時,一定要養(yǎng)成書寫工整.清楚的好習慣,避免再次產生遺憾。
二、粗心大意,思維定勢
有些同學在考試中粗心大意,不仔細審題,或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導致出錯丟分。例如,有的選擇題要求考生選錯誤的選項,而部分同學粗心大意,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平時練習時多數選擇題要求選正確結果),錯選了正確的結論而失分。再如,推斷題中,要求同學們寫物質的名稱時,卻寫成了元素符號或化學式;要求寫化學式時,卻寫了物質的名稱。可見認真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和基礎。
三、答題不規(guī)范或表達混亂
1.很多同學答題不規(guī)范,包括:
(1)書寫不規(guī)范。如填選擇題答案時,把“D”寫成“O”等;
(2)計算題解題步驟不完整,如沒有解設過程或解后沒有簡要的寫出答等。
2.表達混亂。有些同學答卷時,雖然意思正確,但表述不準確,最常見的毛病是混淆了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如回答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現象時,錯誤敘述為“黑色粉末逐漸變成紅色金屬銅”;回答鎂燃燒現象時,錯誤敘述為“冒出白煙,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鎂”。
再有,有的同學解答計算題時,雖然結果正確,但書寫化學方程式時遺漏反應條件或計算出的結果沒有帶單位或單位不統一;還有的同學答題沒有次序,版面設計不合理,計算過程混亂等,雖然求出了正確結果,但也不能得全分。
四、心理因素造成失分
有的同學臨場過分焦慮和恐懼以至情緒緊張,在考試開始階段大腦暫時出現思維障礙,平時熟記的定理.規(guī)律記不清了。面對考題大腦出現空白,不知所措。另外,解答部分陌生題時,因暫無思路引起情緒緊張,心理慌亂,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干擾了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解題時出現了種種不應該甚至無法理解的錯誤。
為了克服這些不良心態(tài),可以在復習時適當做—些基礎題,并把重點放在審題和解題的正確與完備上,同時要注意書寫規(guī)范和工整。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時常做—些自己沒有接觸過的,但又適合自己能力的新題型,以提高對陌生題型的適應能力,增強信心,克服恐懼心理,防止思維抑制現象的發(fā)生,爭取在考試中發(fā)揮自己的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