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學習方法:如何銜接及學習語文的方法
2019-04-12 09:55:45網絡資源
1. 初高中語文的差異性
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相對來說,篇幅短些,內容淺顯些,而高中教材的課文長,且課后的思考題難度也加大了,它是在初中知識層次的基礎上拓寬加深,遷移性強、容量大。高中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初步具有文學鑒賞能力和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每一位新高一的同學應該主動了解初高中語文的差異性,了解高中語文的學習特點,作好思想、心理、學習上的準備,把握高中語文學習的主動權,迅速適應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
2. 思維能力的銜接
高中語文在初中的基礎上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注重語文能力的五個層級的培養(yǎng)。(1)識記(指識別和記憶,內容一般是知識性較強的語言、字形、文化和文學常識等)。(2)理解(指在識記的基礎上加以解釋)。(3)分析綜合(指分析解釋和歸納整理)。(4)應用(指的是對語文能力的靈活運用)。(5)鑒賞、評析(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這五個層級安排得合情合理,它既考慮到高中生年齡特點,又符合認知規(guī)律,因此從知識的識記理解到分析綜合和運用,這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又一關鍵。
3. 學習方法的銜接
高中階段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高考,從高一開始就應逐步訓練模擬高考題型,主要是以考學生的能力為主。高中生就應該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逐漸培養(yǎng)和發(fā)展自身的學習能力(包括自學能力、抽象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廣泛閱讀,拓寬知識面,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技巧,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改變過去局限課文,依靠老師幫助輔導甚至猜題的不良習慣。
在學習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三先三后”是: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做作業(yè);先獨立思考后請教別人。“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學習當做苦役,提倡對知識和智慧的追求;二戒過多地、單純地死記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質規(guī)律的理解記憶為主;三戒解題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yǎng)自信的心理品質。
要做到“三相信”:相信暫時的挫折無礙大局,只會幫助你積累經驗教訓;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是不得要領,沒有施展出來;相信自己定能總結出一套只屬于自己的好方法來;切莫一遇困難,就沮喪、心煩,寢食不寧。
5.樹立正確的觀念。
。1)樹立大語文觀點。(2)“實踐+嘗試”(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如報紙、雜志、書籍、媒體……)
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葉圣陶先生認為,從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任務都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高中生學習語文應該養(yǎng)成哪些良好習慣呢?
一、積累的習慣。
我國古代學者十分重視知識積累的作用。戰(zhàn)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唐代的韓愈說:“俱收并蓄,待用無遺。”(《進學解》)。宋代的蘇軾則主張:“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雜說》)可見積累對語文學習多么重要。“語文學習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語文知識,就如一粒粒的黃沙,今天積一粒,明天積一粒,就會聚沙成塔。”因此,一個高中生,必須首先做好知識積累。
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一是摘抄,二是背誦,三是記憶,四是訓練。
積累的內容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ㄒ唬┓e累字音、字形、詞語、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ǘ┓e累文言實詞、虛詞
(三)積累古詩文名篇(背誦名篇)
。ㄋ模┓e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語言修養(yǎng)和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注意經常搜集歷史典故和生動的有思想內涵的故事。一有時間,就拿來翻翻,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會化為自己的東西,活躍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覺中提高了自己的語言水平,增加了語言的文采,豐富了文章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