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1-09-15 08:13:55
高一物理教案:《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qū)別。
二、能力目標
1、比值定義法是物理學中經常采用的方法,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掌握用數學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出國留學網
三、德育目標
由簡單的問題逐步把思維遷移到復雜方向,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由簡單到復雜。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其區(qū)別。
教學難點
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教學過程
一、比較運動快慢的方式
方式1:距離一定,時間越少,運動越快
例如:在雅典奧運會上的110米跨欄中,誰先跑到終點,即誰用時最少,誰最快.我國運動員劉翔用時最少,得到了金牌。
方式2:時間一定,位移越大,運動越快。
例如:兩個同學在吹牛,甲說我只用2分鐘可以騎到紅太陽廣場,乙說你真慢,我2分鐘早騎到老街了。
以上兩種不同的方式都可以用來比較運動的快慢,總結如下:
相同位移--比較時間
相同時間--比較位移
二、探討問題:
1、以上是我們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不同的方式,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共同的標準來同時衡量這兩種方式?
2、我們在初中學過電功率,若做功為w,時間為t,則表示用電器做工的快慢的電功率p為 p=w/t
單位時間內做工越多,說明做功越快。
3、我們現在也采用同樣的方法求單位時間內物體的位移,若單位時間內的位移越大,說明運動的越快.
例:甲乙運動員沿直線向前跑,甲4秒跑了32米,乙3秒跑了30米,問誰跑的快?
解:甲每秒跑32÷4=8米
乙每秒跑30÷3=10米
∵8米<10米,所以乙運動員跑的快.
4、為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物理中引入了一個物理量--------速度
定義:速度v等于位移s跟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
符號:vv=s/t
單位:m/skm/hcm/s
速度的矢量性:
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
大。旱扔趩挝粫r間內的位移大小
三、鞏固練習:
1、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在8秒的時間內從東往西移動了24米,其速度為多少?
解:運動的速度v=s/t=24/8=3m/s
方向為從東向西.
2、你了解以下物體的速度嗎?您會形容物體運動快慢嗎?(課件出示)
3、在勻速直線運動中,任一段位移S跟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t的比值是恒定的,可以由S/t求出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用這個速度可以描述整個勻速直線運動.
一輛汽車在一條直線上行駛,第1s內通過的位移是8m,第2s內通過的位移是20m,第3s內通過的位移是30m,第4s內通過的位移是10m。
(1)汽車做什么運動?
(2)分別求出第1s內、第2s內、第3s內、第4s內的速度
四、平均速度
導語:為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我們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1、定義: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通過的位移s和所用時間t的比叫做這段位移(或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一輛汽車在一條直線上行駛,第1s內通過的位移是8m,第2s內通過的位移是20m,第3s內通過的位移是30m,第4s內通過的位移是10m。
試計算:
(1)最初2s的平均速度
(2)中間2s的平均速度
(3)后3s的平均速度
(4)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4m/s25m/s20m/s17m/s
說明:
對于變速直線運動,每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不一樣,所以必須指明是哪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只能大概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要知道物體在各個位置或時刻的運動快慢,才能準確的描述變速直線運動,這就要我們必須知道什么叫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即時速度)
定義:瞬時速度指的是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瞬時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速率的測定--速度計
轎車中常見的速度計能直接讀出車輛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的瞬時速率。
根據圖中指針指示的讀數可讀出瞬時速度大小,圖中下部的數碼顯示的是本次行車的路程,上部數碼顯示的是該車行車總的里程數。
五、小結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3、瞬時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4、速度的大小稱為速率。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