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詞鑒賞三大題型分析+答題模板 4
2024-01-17 18:14:28網(wǎng)絡轉載
題型四:多選題型
【名題精選】
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問題。
山中寡婦
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①,田園荒后尚征苗②。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注]①納稅:繳納絲稅。②征苗:征收青苗稅。
「問題」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首聯(lián)第一句寫丈夫因當兵死于戰(zhàn)場,女人只好孤苦一人住在山中的茅草屋中,概括地寫出了農(nóng)家婦女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命運。
B.頷聯(lián)的“猶”字和“尚”字兩個副詞極具表現(xiàn)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顧百姓死活、橫征暴斂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難以活命的原因。
C.頸聯(lián)寫反動官府殘酷掠奪所造成的結果:“野菜和根煮”、“生柴帶葉燒”,形象地渲染出山中寡婦生活艱難的境況,很有藝術感染力。
D.在詩的尾聯(lián),詩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封建統(tǒng)治者,強烈控訴了統(tǒng)治階級無孔不入的剝削罪行,表達了對被剝削者的深切同情。
E.這首詩語言樸素,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詩人的情感通過人物刻畫和生活場景描寫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思路解析」這道多選題的B、E兩項分別涉及“煉字”鑒賞與“語言風格”鑒賞。其中,頷聯(lián)的“猶”和“尚”兩個虛字分別起到轉折、強調作用,“桑柘廢來”本應“憫農(nóng)”減稅乃至免稅,卻“猶納稅”;“田園荒后”本應休征以使民生息,卻“尚征苗”,這兩個副詞寫出了詩人對橫征暴斂的貪酷官吏的憤怒斥責之情。因此B項正確。本詩語言平易樸素,通俗淺近,明白易懂。E項對語言風格的判定是正確的。
「參考答案」
選A、D(A項“因當兵死于戰(zhàn)場”錯解詞意,是死于戰(zhàn)亂;D項“直接抒情”、“矛頭直指”、“強烈控訴”均不恰當,尾聯(lián)是生發(fā)議論,不是抒情)
「技法點撥」
解答多選題型的詩歌語言鑒賞題,首先,要通讀原詩全篇,把握其內容大意、表現(xiàn)手法與遣詞造句的特點;然后是細讀各選項,對照原詩,辨析、判斷各選項的正誤;再者,判定正誤時,先排除容易斷定的,再對模糊選項仔細推敲,回歸文本分析審察,從而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