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雁門太守行》 1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4-10-15 14:34:38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借助想象,理解詩歌運用色彩斑斕的詞語來描繪悲壯的戰(zhàn)爭。
3、品味語言,領悟作者寄托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借助想象,理解詩歌運用色彩斑斕的詞語來描繪悲壯的戰(zhàn)爭。
2、品味語言,領悟作者寄托的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借助想象,理解詩歌運用濃艷色彩的詞語來描繪悲壯的戰(zhàn)爭。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樂曲《十面埋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李賀是唐代的詩人,他一生應試難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壯志難酬,27歲就英年早逝了。正因為應試遇挫,仕途不順,所以,他致力于詩。據(jù)說,李賀寫詩非常勤奮,外出時總背一破囊,得詩句便寫投囊中,暮歸再成詩篇。在李賀的短暫生涯中,給后人留下了兩百余首詩。據(jù)史書記載,有一次李賀帶著詩卷求見韓愈,韓愈當時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門人把李賀的詩卷呈送給韓愈,韓愈也就隨手翻翻而已。不翻則已,一翻就拍案叫絕。原來詩卷的第一首詩就是《雁門太守行》,而這首詩,竟然就是李賀在17歲寫成的。李賀的詩非常有特色有個性,人稱“詩鬼”。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看看這首詩究竟憑什么讓韓愈拍案叫絕?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的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認知體驗。)
(二)讀詩韻
1、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讀。大聲朗讀。
2、齊讀
要求:讀出詩味,讀出感情。聲音洪亮。
3、范讀
(1)、師配樂朗讀(樂曲《十面埋伏》)
(2)、生配樂朗讀、齊讀。(樂曲《十面埋伏》)
要求:讀出韻味,體會情感。抑揚頓挫。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讀通讀順詩歌,培養(yǎng)語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細心品味,入情入境。)
(三)解詩意
1、整體感悟
問:通過朗讀,你讀出了哪種情感?
明確:蒼涼、悲壯、豪邁……
過渡語:這首詩很多方面都投射出了戰(zhàn)爭的緊張、壯烈、悲壯,請大家在詩中找一找,讀一讀,可以在書中作標記。
例如:“壓”是“逼迫”的意思。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zhàn)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
“開”寫出了守軍披堅執(zhí)銳,嚴陣以待,雄姿英發(fā),士氣高昂和敵軍形成鮮明對比。
“角聲滿天”“鼓寒聲沉”,給人莊嚴壯烈的感覺。
2、理解內(nèi)容
本詩既是寫邊塞征戰(zhàn)之事,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場面?
明確:描繪了一個戰(zhàn)爭場面。
3、具體看看描述的是什么情境,結合內(nèi)容,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要求:小組討論,描述畫面
明確:這首詩描寫一場慘烈的戰(zhàn)爭:孤城被敵軍團團圍困,危在旦夕,將士浴血奮戰(zhàn)誓死抵抗。增援部隊趕到,但敵軍強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但將士們毫不氣餒,奮勇沖殺,表現(xiàn)了為國效命戰(zhàn)死疆場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