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高一歷史必修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
2024-11-08 15:54:40網(wǎng)絡整理
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
由秦開創(chuàng)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直至清末。秦漢到魏晉為早期,唐宋為中期,明清為晚期。
一、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1、內閣制度的形成
(1)背景:丞相制度的廢除。
廢除原因:宰相的權利過大,嚴重威脅了皇權的集中。
其結果是皇權加強,鞏固,皇帝獨攬朝綱;皇帝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精力處理朝政,這就為內閣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礎。
(2)創(chuàng)立:明成祖時期。
(3)評價:內閣始終不是法定機構,且職責不明,雖參與決策,但始終沒有決策權。
2、太監(jiān)參政:導致明朝后期政治黑暗腐敗。
3、廠、衛(wèi)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的一個標志,也是君主專制衰落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
二、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1、軍機處的設立
(1)原因:根本原因是強化皇權;直接原因是用兵西北。
(2)設立:清雍正時期。
(3)特點:人員精干;保密性強;效率高。(小、密、快。)
(4)職能: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傳達旨意(非決策機構),完全成為了皇帝獨裁的工具。
(5)評價: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志。是封建君主專制衰落的表現(xiàn)。
2、密折制:(1)設立:雍正時。(2)評價:這種制度使中央的政治權利更加集中。
3、文字獄:思想文化專制空前強化。
三、清朝的邊疆政策
1、近代版圖的奠定:
2、清代邊疆政策的基本原則
(1)尊重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籠絡上層分子。
(2)大事集權,小事放權,因地制宜管理。
3、主要措施:
(1)理藩院:職能:處理少數(shù)民族事務的機構。
(2)改土歸流:
始于元代,開始廢除于明代,大規(guī)模廢除于乾隆時期。
含義:改土知府為流動的官吏的政策。
意義: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統(tǒng)治。
4、評價:(清的邊疆政策)有效地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有利于中源與邊疆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疆地區(qū)的進步與發(fā)展。
總結: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使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受到嚴重的阻礙。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型,是造成近代中國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知識拓展
1、理藩院的性質:既是一個宗教管理機構,又是一個地方行政機構。
2、土司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世襲。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