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例談成語的誤用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24-11-14 11:29:37
一、感情色彩不明
成語的感情色彩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三種。使用成語過程中,必須辨明感情色彩,否則就會誤用。
例句:當年中國音樂家往外走,現(xiàn)在世界著名音樂大師趨之若鶩地進入中國。
分析:“趨之若鶩”多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有明顯的貶義,用在世界著名音樂大師身上顯然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
例句:南京大屠殺是有口皆碑的歷史事實,決不允許日本篡改歷史。
分析:“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稱贊的好事物。因此,例句中的“有口皆碑”是褒詞貶用。
二、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相關(guān)的典故。此外,成語中個別詞語的意義很豐富,如果不整體把握成語的意思,不知道成語的來源,只從字面上去附會,不仔細辨析,就會造成錯誤的理解。
例句:各部門要有全局觀念,那種目無全牛而忽視整體的做法是不對的。
分析:“目無全牛”出自《莊子?養(yǎng)生主》,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例句卻把它理解成了“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例句:他不是有意的,況且他還不滿十六周歲,我認為他罪不容誅。
分析:“罪不容誅”指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補償,例句卻把它理解成了“犯的罪夠不上判死刑”。
三、適用對象不當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如果把用于甲對象的成語想當然地用于乙對象,就會構(gòu)成張冠李戴的錯誤。
例句:姐妹倆從小青梅竹馬,形影不離,長大了連工作都在一個單位。
分析:姐妹倆的關(guān)系不能用“青梅竹馬”形容。因為,“青梅竹馬”只適用于男女兩小無猜。其源于李白的詩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例句:畢業(yè)前夕,我們五個要好的同學相約漂流大峽谷,共享天倫之樂。
分析:“天倫之樂”指同一家庭的親人團聚的快樂,不能用于同學或同事。
四、不合語境
運用成語時,如果忽略整個句子的語境,成語的使用就會與句子的語境不協(xié)調(diào),有時甚至還會出現(xiàn)前后矛盾的情況。
例句:為了讓分別10年的同學不期而遇,我們相約組織了這臺“同學情”晚會。
分析:“不期而遇”特指沒有相約而遇見。例句中,“同學情”晚會是特意組織的,所以不合語境。
例句:初春的校園里,篝火晚會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闌珊的氛圍中,有的在唱著,有的在跳著……歡樂圍繞在每個人的身邊。
分析:“春意闌珊”是春意將盡、春意衰落的意思,與句中“初春的校園”矛盾。
五、詞義輕重失當
例句:剛一起跑,高三⑵班的夏豐就滑倒了,他爬起來奮力追趕,離終點20米時終于成為后起之秀,奪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分析:“后起之秀”指后出現(xiàn)或新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人物,用在例句中大詞小用了。
例句:洪水沖垮了李老漢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難過,村前村后哀鴻遍野。
分析:“哀鴻遍野”比喻舊社會到處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用在例句中程度太強了。
六、語意重復
成語往往都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如果句子中再出現(xiàn)與之表意相同的詞語,就會犯語意重復的錯誤。
例句:少年時就到關(guān)外謀生的四爺老大歸來還是孑然一身的單身漢。
分析:“孑然一身”指孤孤單單一個人,與句子中的單身漢重復。
例句:不懂裝懂,自以為是,視高科技為兒戲,必然會被專家譏笑而貽笑大方。
分析:“貽笑大方”指讓內(nèi)行笑話,與句子中的專家重復。
七、謙敬錯位
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自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別人,如果辨別不準成語的謙敬,就會導致謙敬錯位。
例句:會議開始時氣氛有些沉悶,多虧張教授拋磚引玉的一番話,大家的發(fā)言才活躍起來。
分析:“拋磚引玉”是謙詞,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成熟的意見,只能用在自己身上。
例句:使用我廠生產(chǎn)的裝飾材料裝飾您的居室,保您蓬蓽生輝。
分析:“蓬蓽生輝”是謙詞,表示因別人到自己家里來,或張掛了別人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不能用于對方。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