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統(tǒng)編版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寫作知識清單(二)

統(tǒng)編版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寫作知識清單(二)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2024-12-25 20:34:47


高考

統(tǒng)編版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寫作知識清單(二)

  【分析】《紅樓夢》“值得讀”和“不值得讀”之間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兩者必有一真一假,不能都否定為假。都否定,就違反了排中律。

 、卟槐≈^厚,不白之謂黑。

  【分析】物體的薄與厚之間,還存在著中間狀態(tài);白色與黑色之間,還有灰色等其他顏色存在。在忽略中間狀態(tài)(第三種可能)的情形下,只在呈現(xiàn)出的兩個極端之間(二者并非對立、矛盾)做判斷或選擇,屬于排中律使用不當。

 、唷蹲8!分,魯四老爺知道祥林嫂的死訊后說:“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分析】魯四老爺?shù)倪@句話有兩個錯誤捆綁:一是把祥林嫂的死和祝;顒永,二是把死和“謬種”捆綁。祥林嫂的死與年關(guān)的祝;顒舆@兩件事,只是時間上接近,并無因果關(guān)系。明明沒有因果關(guān)系的事件,因為發(fā)生的時間相近等表面聯(lián)系就把它們看成因果事件,這就是強加因果的邏輯錯誤,違反了充足理由律。

  2.了解推理的基本形式。

  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即從一般到特殊,其結(jié)論涉及范圍沒有超出前提,因而又被稱作“必然性推理”。也就是說,按照演繹推理的有效形式,如果前提為真,那么結(jié)論一定為真。根據(jù)它所運用到的思維方式,又可分為三段論推理、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推理、排除法推理和二難推理等。

  三段論推理

  三段論,最早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這是一種最基本的邏輯推理方法。一個“三段論”就是一個包含有大前提、小前提和結(jié)論三部分的論證。最為人所熟悉的典型例子是:

  凡人都會死。(大前提)

  蘇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所以,蘇格拉底是會死的。(結(jié)論)

  三段論推理也是一種最常用的推理形式,其基本規(guī)則是:(1)只能有三個概念;(2)每個概念分別在兩個判斷中出現(xiàn);(3)大前提是一般性的結(jié)論,小前提是一個特殊陳述。

  在具體的語言表述中,人們常常把“三段論”中的某些部分(或是大前提,或是小前提,或是結(jié)論)省去不說。如:

  ①你是中文系的學生,你應(yīng)當學好中國文學史。(省略了大前提“凡是中文系的學生都應(yīng)該學好中國文學史”)

 、谖沂菍W生,所以我應(yīng)該遵守校規(guī)。(省略大前提“學生應(yīng)該遵守校規(guī)”)

 、燮髽I(yè)都要為社會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民營企業(yè)也不例外。(省略了小前提“民營企業(yè)也是企業(yè)”)

 、苁澜缟先f事萬物都在那兒運動、變化、發(fā)展,語言也是這樣。(省略小前提“語言是一種事物”)

 、菟腥硕济獠涣朔稿e誤,你也是人嘛。(省略了結(jié)論 “你也免不了犯錯誤”)

 、尬覀兊氖聵I(yè)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yè)是任何人也攻不破的。(省略結(jié)論“我們的事業(yè)是任何人也攻不破的”)

  【注意】三段論的規(guī)則。正確運用“三段論”,還必須遵循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三段論的規(guī)則:

  規(guī)則一:一個三段論中相同概念意思相同。(同一律)

  【例1】中國人是有志氣的,他是中國人,所以,他是有志氣的。

  【分析】兩個“中國人”不是同一個概念:前一個是集合概念,后一個是具體概念。構(gòu)成集合體“中國人”的個別對象“他”,不必然具有集合體“中國人”的性質(zhì),所以不能推出“他是有志氣的”。

  規(guī)則二:一個三段論中相同概念要代表全部(叫“周延”)

  【例2】凡金屬都是導電的,水是導電的,所以,水是金屬。

  【分析】兩個前提中的“導電的”這個概念,不能包括全部的對象。即大前提中的“導電的”指“凡金屬”,小提前中的指“水”,而“金屬”與“水”都只是有這個特點,卻不能彼此代替。

  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推理

  有了這個條件,就一定可以推出結(jié)果。表示充分條件的關(guān)聯(lián)詞“只要……就……”

  推出結(jié)果得有一個必要條件,否則就不成立。表達必要條件的關(guān)聯(lián)詞“只有……才……”“除非……才……”

  【例】《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從遺傳學的分離律觀點看,純種水稻品種的第二代是不會有分離的,只有雜種第二代才會出現(xiàn)分離現(xiàn)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發(fā)生分離,那么可以斷定去年發(fā)現(xiàn)的性狀優(yōu)異稻株是一株“天然雜交稻”的雜種第一代。

  【分析】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中,袁隆平的這一則推理就是典型的必要條件肯定后件式推理,推理過程如下:

  只有雜種水稻的第二代,才會出現(xiàn)分離現(xiàn)象。現(xiàn)在它的后代發(fā)生分離,它的后代是雜種水稻第二代,推出它本身是雜種水稻第一代。

  【教材例子1】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晏子使楚》)

  【分析】只有出使狗國,才從狗門進。我出使的不是狗國,我不從這個狗門進。

  排除法推理

  排除法,又叫淘汰法,是間接證明的一種。即提出一個論題之后,先假設(shè)它可能存在多種情形,然后通過分析,將假定的各種可能都加以排除,也就是說把論題以外的其他各種可能都一一淘汰掉,只剩下一種可能,那么我們要證明的論題就是正確的了。

  【例】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有個食客叫馮媛。一次,孟嘗君請馮媛到薛地去收債。辭行的時候馮媛問:“債收完了,買什么回來?”孟嘗君說:“您看我家缺什么就買什么吧。”馮媛趕著車到薛地,派官吏把該還債務(wù)的百姓找來核驗契據(jù)。核驗完畢后,他把所有的債款賞賜給欠債人,并當場把債券燒掉,百姓都高呼“萬歲”。馮媛回來后見孟嘗君。孟嘗君問他:“債都收完了嗎?怎么回來得這么快?”馮媛說:“都收了。”“買什么回來了?”孟嘗君問。馮媛回答道:“您曾說‘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慮您宮中積滿珍珠寶貝,外面馬房多的是獵狗、駿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過是‘仁義’罷了,所以我用債款為您買了‘仁義’。”

  【分析】【大前提】收債完畢,給孟嘗君家或者買珍寶、牛馬、美人,或者買仁義。【小前提】孟嘗君家不需要買珍寶、狗馬、美人!窘Y(jié)論】所以,收債完畢給孟嘗君家買仁義

  【教材例子2】《河中石獸》中的老河兵憑借自己的豐富經(jīng)驗,判斷出石獸在上游。但有人認為老河兵即使沒有相應(yīng)的河道經(jīng)驗,也能夠通過已知的情況推理出同樣的結(jié)論,因為課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如果這段話語序無誤的話,說明一開始就在原地找過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沒有找到,那石獸還能在哪兒呢?

  【分析】這段話中“有人”所用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即石獸存在的地方只有三種可能——原地、上游、下游,如果人們在原地和下游都找不到石獸,那么石獸只能在上游了。

  二難推理

  二難推理是在說理中由兩個假言判斷和一個選言判斷為前提構(gòu)成的推理。之所以稱為“二難推理”,是因為在反駁對方的觀點時,人們常常運用這種推理逼使對方在兩種情況下做出選擇,不管選擇哪種情況,都令人難以接受,這就使對方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困境。

  【例】《皇帝的新裝》中,上從皇帝、大臣,下到普通百姓都陷入了一個二難境地中:他們要么承認自己看不見,根據(jù)騙子預(yù)先設(shè)好的前提,那就等于承認自己是不稱職或愚蠢的人;要么宣稱自己看得見,但又違背了事實,是一種說謊的行為。

  【例】有一位青年拜當時著名的辯者普羅塔哥拉斯為師學習法律,就學費給付事宜,兩人達成協(xié)議:畢業(yè)時先給付一半學費,另一半學費待該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贏官司后付清。但畢業(yè)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給付另一半學費。普羅塔哥拉斯無奈,只好將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辯論時,普羅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難推理:

  【分析】如果學生勝訴,那么按照協(xié)議約定,他必須付清余下一半學費;如果學生敗訴,那么按照法庭判決,他必須付清另一半學費。

  總之,無論學生的這場官司輸還是贏,他都應(yīng)當支付一半學費。

  【教材例子3】《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賈寶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內(nèi)用瓜果私祭時想:“但我此刻走去,見他傷感,必極力勸解,又怕他煩惱郁結(jié)于心,若不去,又恐他過于傷感,無人勸止。兩件皆足致疾。”

  【分析】若去勸解,黛玉會煩惱郁結(jié)于心而致疾;若不去勸解,黛玉會過于傷感而致疾。無論去勸解還是不去勸解,黛玉都會致疾。

  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就是從特殊到一般,或從特殊到特殊,其結(jié)論涉及范圍超出前提,又被稱作或然性推理。

  【例】在一個平面內(nèi),直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銳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鈍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平面內(nèi)的一切三角形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

  【例】當宋高宗與秦檜一心求和,一天連下十二道金牌,勞苦大眾記住了“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你,那莊嚴的宋岳忠武王廟便是最好的見證。當受到權(quán)臣的排擠、唐憲宗的貶謫,潮州人民記住了你“八月為民興四利”的福祉,留下了“一片江山盡姓韓”的佳話。……可見,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有著英雄情結(jié)的民族。

  【分析】推理形式可以概括為:S1是P→S2是P(……Sn是P)→所有s是P。

  歸納推理是抓住個性,推知共性。一般來說“歸納推理”的“歸納”是指不完全歸納。

  【教材例子4】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魯迅《藤野先生》)

  【分析】“物以希為貴”是結(jié)論,魯迅由“北京的白菜到了浙江因稀缺而珍貴”“福建的蘆薈到北京了因稀缺而珍貴”而推理出結(jié)論——“物以希為貴”。

  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是根據(jù)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推斷出它們在另外的屬性上(這一屬性已為類比的一個對象所具有,另一個類比的對象那里尚未發(fā)現(xiàn))也相同的一種推理。

  要注意區(qū)分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類比論證是兩者的理相似,但兩個對象之間并不能變成比喻句,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王并不像鄒忌,只是齊王與宮婦、大臣、四境之內(nèi)的關(guān)系和鄒忌與妻、妾、客相似。而比喻論證是兩個對象相似,可變成比喻句。

  【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分析】類比推理。

  【例】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六國論》)

  【分析】類比論證,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因為薪助火勢;以地事秦,地不盡,侵不止,因為地助秦強(貪)

  【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三國演義》)

  【分析】比喻論證。只有修辭效果,表達(劉備)自己得到諸葛亮如魚得到水,凸顯君臣之間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例】老子云:“治大國,如烹小鮮。”

  【分析】類比推理。治理大國的理如同烹制佳肴的理:做菜不能隨意翻動,要掌握好火候,尊重烹飪的規(guī)律;同樣,治國不能朝令夕改亂折騰,要了解國情,體察民意,尊重規(guī)律,科學施政。

  【教材例子5】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分析】類比推理。

  3.運用合理的論證方法。

  任務(wù)一:關(guān)注論證隱含的前提條件

  在直接論證中,往往不會巨細無遺地呈現(xiàn)邏輯推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會出現(xiàn)部分前提的省略,這些省略的前提卻又多隱藏著理解論證的關(guān)鍵。值得注意的是,論證省略的隱含前提往往不止一個,只有深入追問才會發(fā)現(xiàn)其他隱含前提。這些前提只要有一個不成立,論點就值得懷疑。

  【教材例子】《銀色馬》中,主人公福爾摩斯的這段話:

  馬廄中有一條狗,然而,盡管有人進來并且把馬牽走,它竟毫不吠叫,沒有驚動睡在草料棚里兩個看馬房的人。顯然,這午夜來客是這條狗非常熟悉的人。

  【分析】這段話呈現(xiàn)出了一個論點(牽走馬的人是狗熟悉的)、兩個論據(jù)(狗沒有吠,草料棚里的人沒有驚醒),隱含了我們都會認可的兩個重要前提——狗會沖著陌生人叫,狗叫會驚醒附近的人。只有將這兩個隱含前提補充出來,福爾摩斯的觀點才能成立。即:如果不熟悉的人牽走馬,狗會吠叫;如果狗吠叫,人會被驚醒。如果這兩個隱含條件有一個不成立,那么福爾摩斯的論點就值得懷疑。

  【例】吳起變法、申不害變法、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那些倡導變法的古人無不懷揣理想,要建設(shè)一個烏托邦般的世界,但他們都忽略了時代的局限性與低下的生產(chǎn)力。“禾下乘涼”是袁隆平畢生的夢想,也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共同的富強夢。而袁隆平以求真務(wù)實的精神,不斷前行,最終用一粒種子造福全人類。

  【分析】這段文字里就含有兩個隱含前提:吳起變法等改革運動忽略時代局限性和低下生產(chǎn)力就是脫離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而脫離現(xiàn)實是導致改革失敗的原因。只有把這兩個隱含前提揭示出來,結(jié)論“只有將理想與現(xiàn)實結(jié)合,才能成功改造世界”才站得住腳跟。

收藏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tre972.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