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哈姆萊特》教學設(shè)計(一)(2)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2018-11-22 09:52:19
問題一:哈姆萊特最后是怎樣死的?請為哈姆萊特尋找殺人兇手?
問題二:節(jié)選部分還有沒有殺害哈姆萊特的陰謀?有沒有成功?舉例
問題三:如果比劍殺害哈姆萊特也沒有成功,克勞迪斯會怎么辦?他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問題四:哈姆萊特之死的悲劇有沒有不發(fā)生的可能性?
師生互動總結(jié):悲劇的實質(zhì)之一,即,主人公悲慘結(jié)局的不可避免。
學生課中活動
1、學生互查資料卡片及課文句段評注情況,做簡要匯報和評比。
2、選擇問題卡片上的問題,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全部或者部分問題,推選代表準備發(fā)言。
3、推選代表回答自己小組討論的問題,并評價是否同意別人的觀點,說明理由。
教師課中活動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矛盾的雙方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沖突,以幫助理解悲劇的實質(zhì)。
問題一:新王克勞迪斯為什么一定要讓哈姆萊特死?
問題二:新王克勞迪斯采用了哪些手段讓哈姆萊特死?為什么要這樣做?
學生課中活動
1、思考提出的問題,自由組合進行討論。
2、選代表回答或自主回答。
師生互動總結(jié):
總結(jié)一:從新王克勞迪斯的角度看沖突——悲劇就意味著沖突,沖突就意味著矛盾無法調(diào)和甚至是制造死亡。
總結(jié)二:從哈姆萊特的角度看沖突——不斷的應(yīng)對沖突不讓死亡的悲劇發(fā)生,而悲劇最終發(fā)生。
總結(jié)三:悲劇的實質(zhì)之二:矛盾沖突的不可調(diào)和甚至是制造死亡。
教師課中活動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品讀戲劇人物性格。由于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思想觀念、閱讀心理的差異,不同的人對同一部作品的評價往往是不相同的。展示恩格斯名言: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問題:你眼中的哈姆萊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能不能從課文里找到例證來說明?可暢所欲言。(提示:從——何處——可見,哈姆萊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課中活動
學生思考,自由討論后各抒己見,并對別人的觀點進行點評
師生互動總結(jié):品讀人物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
教師課中活動
1、指名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預(yù)習時劃出的感受深刻的句段。
2、點名讓其他同學對其朗讀進行點評。
3、讓學生評析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特點。
學生課中活動
1、朗讀自己劃線的句子,并讀出寫的評注。
2、評價同學的朗讀,說明理由
3、齊讀指定的句段,鑒賞評析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特點。
師生互動總結(jié):鑒賞戲劇語言應(yīng)立足于什么?
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題、小練筆、四周時間讀完《羅密歐與朱麗葉》
教師課后活動
1、整理學生的問題回饋卡片。
2、針對本課教學中的興奮點和不盡人意點做教學筆記。
學生課后活動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思考問題:哈姆萊特既知殺父兇手是誰,為什么不去做復仇這件事?圍繞這一問題探討《哈姆萊特》的寫作意圖和藝術(shù)價值,寫出400字的劇評。
3、四周時間讀完《羅密歐與朱麗葉》
學生問題反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負責收集整理本課學習中還存在的問題和見解。寫在小卡片上交給課代表統(tǒng)一上交,留在下節(jié)課討論解決。評最佳問題組。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