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wǎng) > 高中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紀(jì)念劉和珍君》教案五(2)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一語文教案:《紀(jì)念劉和珍君》教案五(2)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19-08-29 23:34:50


  三、集體閱讀第四、五兩部分

  重點(diǎn)抓住第四部分“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和“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瀑徒”這兩句;在第五部分重點(diǎn)抓住“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確是死掉了”和第3段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悲憤之情;明確作者意在諷刺揭露段祺瑞執(zhí)政府的野蠻暴行,使歷史上“中國軍人屠戮婦嬰”和“八國聯(lián)軍懲創(chuàng)學(xué)生”都相形遜色!

  四、小結(jié)

  作者記敘劉和珍的事跡,表現(xiàn)了劉和珍的優(yōu)秀品質(zhì),抒發(fā)了對劉和珍被槍殺的無限悲痛之情,交待反動文人的中傷,追敘劉和珍的遇難情景,抒發(fā)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殺人者的悲憤之情。因此,作者就以這條感情線索貫穿全文,圍繞著“沉痛的悼念與憤怒的批判相結(jié)合”這一文章中心安排了文章幾個部分的內(nèi)容,使之形成有機(jī)的整體。

  五、布置作業(yè)

  閱讀第六、七兩部分內(nèi)容,探討其深刻含義。

  第三教時

  〖教學(xué)要點(diǎn)〗

  分析六七部分,完成課后練習(xí)。

  〖教學(xué)過程〗

  一、抽查背誦情況

  二、討論分析課文第六、七兩部分

  1、第六部分,作者用“煤”作比喻,是從人類歷史進(jìn)程的高度全面評價“三·一八”事件的──徒手請愿不是一種有效的斗爭形式,為請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

  2、作者運(yùn)用陶潛詩句的理解:烈士的死能夠得到“親族、師友、愛人”的悲悼“這也就夠了”,因徒手請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會產(chǎn)生影響,盡管影響不一定很大,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

  3、集體閱讀第七部分的內(nèi)容,重點(diǎn)討論第2段的第2句話。

  明確:這是個單句,主語是“事實”,謂語是“為”,賓語是“明證”。作者通過這一單句高度評價了烈士死難的意義,謳歌了劉和珍等臨難從容的勇毅精神。

  4、“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教者在充滿激情的朗誦后,明確這一段中的兩層意思:

  一般的民眾,會從中國女子的英勇斗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中,多少看到一些改變黑暗現(xiàn)實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將因受到激勵而更加奮勇前進(jìn)。進(jìn)而明確,這是從烈士死難對于將來影響的角度高度評價意義的,具有激勵革命者奮然前行的巨大作用。這一段文字寥寥,卻充滿著感奮之情。

  5、文章是寫完了,然而,言已盡而意無窮。作者以“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作結(jié),請同學(xué)們背誦文章的第一部分,考慮與開頭一部分中哪句話相呼應(yīng)。

  明確:“菲薄的祭品,奉獻(xiàn)于逝者的靈前。”

  三、重點(diǎn)理解關(guān)鍵文句的旨意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確:“直面”中的“面”是動詞,面對的意思;“正視”,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別為“以……為哀痛”的人和“以……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劉和珍等革命青年。她們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殺面前不退縮,她們深知社會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難有多深重,所以她們的“哀痛”超過常人;但她們又堅信黑暗終將過去,并正在為光明的到來而奮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明確:根據(jù)上文,緣由有兩個方面,一是反動派的殘酷鎮(zhèn)壓,一是反動文人的惡毒誣蔑。在這白色恐怖下,人們還怎敢說話呢?但沉默后的結(jié)果將會怎樣?作者列舉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發(fā)”才是唯一的出路。

  3、“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

  明確:“中國人”泛指中國人。“向來”、“不憚”、“最壞”等詞語,表明作者對自己的觀點(diǎn)的執(zhí)著和自信。

  四、總結(jié)

  通觀全文,作者悲和憤兩股情感的烈焰無處不在迸發(fā),無處不在燃燒,升騰交織,無可抑制。追悼會的氣氛、程君的發(fā)問和要求引起對烈士的痛心的憶念,并且激起對殺人者的滿腔仇恨,發(fā)為憤怒的揭露控訴;同時,作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終沒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對慘案的經(jīng)驗教訓(xùn)進(jìn)行了沉痛的總結(jié),對烈士死難意義給予高度評價。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和文章結(jié)構(gòu)的大體脈絡(luò)。

  板書:

  感情線索:悲、憤、激勵。

  五、布置作業(yè)

  1、下列加粗漢字注音依次正確的一組為:(B)

  桀驁 賃屋 屠戮 浸漬

  A、jiàng lèn chuō zì

  B、jié lìn lù zì

  C、jiè lèn lù zé

  D、jié lìn chuō zé

  2、《記念劉和珍君》一文選自:(D)

  A、《二心集》

  B、《華蓋集》

  C、《且介亭雜文》

  D、《華蓋集續(xù)編》

  3、理解下列語句,然后回答問題:

  “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雖然是少數(shù),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jīng)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

 、 這一段話的中心是什么?

  指出烈士死難的重大意義。

 、 句與句之間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

  第一句說中國姑娘在去年女師大事件中所顯示的英勇氣概;第二句說她們在這次“三·一八”慘案中“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所包含的意義;第二句是小結(jié)烈士死難的意義。

 、 “至于……明證了”一句中的主、謂、賓語依次為?

  事實、為、明證。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zhǔn)備、高考預(yù)測、志愿填報、錄取分?jǐn)?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diǎn)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jǐn)?shù)線

專業(yè)分?jǐn)?shù)線

日期查詢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tre972.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