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荷塘月色》 1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4-10-15 13:48:59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散文精練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學習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2、欣賞散文靜靜美的同時,感受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3、啟發(fā)學生思維,引起想象,激發(fā)興趣,提高寫作技能。
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情與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賞讀式,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課件
1、背景音樂:(《月光》)
2、圖片:荷塘圖、月光圖、荷花圖、星空圖、月下樹影圖、荷葉圖
3、vcd片斷: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斷
4、配樂朗誦錄相片斷
五、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本節(jié)課主要完成課文4段的閱讀鑒賞。通過揣摩“景語”,弄清文章的寫景特點。
一、導語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
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
該詩通過對荷花開放的季節(jié)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寫,給我們描繪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篇散文也是關于荷花的,名字叫“荷塘月色”。
二、解題、初步感知
1、問:大家覺得題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語還是并列短語?為什么?
明確:并列短語,因為第四段是寫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寫荷塘上的月色。
2、朗讀、播放配樂朗誦(要求學生聽清字音,進入情景,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
三、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寫夜賞的緣由,小徑漫步,抒發(fā)感受。(情)
第1段:交代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及緣由。
第2段:去荷塘的路上。
第3段:抒發(fā)月下獨處時的感受。
第二部分(4—6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的四周。(景)
第4段:寫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寫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寫荷塘的四周。
第三部分(7—8段):寫由眼前之景所發(fā)生的聯(lián)想,回到現(xiàn)實,思鄉(xiāng)回家。(情)
第7段:聯(lián)想江南采蓮的舊俗和采蓮詩。
第8段: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作者回家。
四、鑒賞、分析課文的景物描寫部分(“景語”描寫)
、鍐枺罕疚氖侨绾蚊鑼懞商猎律?主要集中在哪幾段?
明確:主要集中在4、5、6三段,集中筆力對荷塘月色進行了描寫。
㈡誦讀、鑒賞第4段
1、學生閱讀本段,概括大意,思考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是如何安排順序的?
明確:本段主要寫月下荷塘美景,分別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定點觀察,由近及遠,由上到下,先靜態(tài)后動態(tài)。
2、提問:作者是怎樣從這五個方面描繪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
明確:
①荷葉:“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運用比喻手法寫出荷葉的風姿。由“出水很高”聯(lián)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兩者不僅相似,而且寫出其動態(tài)美。
、诤苫ǎ“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裊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這兩個詞本是用來描寫女子嬌美姿態(tài)、羞澀神情的,現(xiàn)在用來寫荷花,賦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
這是擬人寫法。接著連用三個比喻(博喻),把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從不同角度,分別描繪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
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酆上悖“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通感手法:又名移覺。把各種感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溝通起來,用甲感覺去描寫乙感覺。它往往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憑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啟發(fā)讀者聯(lián)想,體味余韻,用來渲染并深化詩文意境。
此處由嗅覺向聽覺轉移。“屢屢清香”與“渺茫的歌聲”,雖然前者是從嗅覺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從聽覺的角度摩聲的。但是,二者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清淡縹緲,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借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隱隱約約,清幽淡雅來表現(xiàn)荷香的'若有若無,清幽淡雅,烘托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不僅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征,而且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好的意境。
文中還有一例:“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
這是視覺移植為聽覺,月的光華和陰影,朦朧婆娑,相互映襯,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來形容它們的和諧聲響,來表現(xiàn)月光樹影組合的協(xié)調,給人一種悠揚、優(yōu)美,很近肉內的感覺,同時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將讀者帶到一種美好的幻景。
、芎刹ǎ“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chuàng)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⑤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作者把所見與想象結合,“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里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3、師生共同小結本段寫景要點
本段綜合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lián)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請同學們朗讀品味。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