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推進工業(yè)革命新高潮的內燃機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12 20:18:56
推進工業(yè)革命新高潮的內燃機
18世紀瓦特發(fā)明的蒸汽機被譽為推動工業(yè)革命的機器,而19世紀后半期奧托發(fā)明的內燃機,可謂把工業(yè)革命推向新高潮的機器。從此,新能源石油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工業(yè)的血液。
在奧托發(fā)明內燃機之前,1860年法國人魯諾瓦爾發(fā)明了一種使用氣體燃料的發(fā)動機。不過,這種發(fā)動機的原理幾乎跟瓦特的蒸汽機完全一樣。當活塞到達行程中間時,用電池和感應線圈產生的高壓電火花點火。當時曾把這種發(fā)動機裝到車上,在巴黎大街營業(yè)。但是,氣體燃產發(fā)動機的熱效率極低,僅為5%,而消耗燃料卻比蒸汽機大得多。
1853年,年僅21歲的德國人奧托目睹魯諾瓦爾發(fā)明的裝有機器的馬車后,下決心研究一種新型的、高效率的發(fā)動機。
奧托知道,只要用簡單的引火方法,就能將石油或酒精蒸汽引爆。他一次又一次制作各種氣缸,進行引爆實驗,用來推動活塞,結果一一失敗。奧托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不斷調整燃氣和空氣的混合比,發(fā)現如有更多的混合氣體進入汽缸,點火后便激烈引爆,使轉速加快,曲軸就不止旋轉一圈。他想,要是讓一個行程進氣,另一個行程壓縮,第三個行程點火發(fā)動,最后一個行程用來把燃燒廢氣排出氣缸,那該多好!這是四個行程的內燃機藍圖。它使奧托接近突破難關了。
然而,實現這個藍圖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混合氣體濃度高,爆發(fā)力大,沖擊力也強,軸承和接頭無法承受;而如果混合氣體稀薄,活塞就無法運轉。1862年幾乎是他失敗的一年,軸承不斷報廢。在困難重重之時,奧托決定赴英國倫敦參觀產業(yè)博覽會,吸收新知識,以便繼續(xù)試驗。
在回國途中,他想到瓦特蒸汽機運用的大氣壓原理,要是進入氣缸中的混合氣非常稀薄,爆發(fā)力就很弱,隨著活塞的推進和混合氣冷卻,氣缸內壓力降低,形成負壓,在大氣壓作用下,活塞又將被推下來。這樣,不就實現運轉了嗎?
奧托風塵仆仆,馬不停蹄地趕回實驗室。根據新設想,他很快地把發(fā)動機制造出來,不幸,普魯士專利局竟拒絕他的申請,理由是可靠性不夠。這真是晴天霹靂,當頭一棒。此時,奧托已到山窮水盡地步,為了試驗,他把母親最后一點積蓄也用光了。在窮困交加之際,一位叫郎根的朋友向奧托捐助一筆可觀的資金,使奧托的研究工作得以進行下去。
奧托和郎根又共同工作了3年,同時得到德國著名機械學教授魯芬的理論指導。1867年,世界上第一臺內燃機——一號機終于在克服重重困難后誕生了。在一號機的活塞上,裝了一根長長的方形斷面的活塞桿,一面帶齒條與主軸上的齒輪相嚙合,齒輪內有一個棘輪,像自行車的飛輪一樣,混合氣一進入氣缸,工作行程就開始,接著點火,爆發(fā)力將活塞推至上端,缸內氣壓急速下降,在上方的大氣壓作用下,活塞徐徐下降,主軸空轉。發(fā)動機每分鐘可轉80~100轉。這個發(fā)明比魯諾瓦爾燃氣機效率高,燃料少耗三分之二。
1876年,奧托又發(fā)明電磁點火裝置,加長進氣道,改造了氣缸蓋,使內燃機更加完善。不久,內燃機裝到車上,成為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裝到輪船上,使船只加快了速度。內燃機的發(fā)明引起了又一次交通革命。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